第三五三章奉命增援(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战至黄昏,王家河防线稍固,唐军长率警卫营准备反回军部。
  至此,中条山战局虽然艰难,却如那风雨飘摇中的孤舟,随浪颠簸却也一时不会翻。
  可是,就在黄昏时分,日寇酝酿已久的突袭行动开始,正好似那打翻孤舟的最后一股恶浪。
  唐回村西北,枪炮声震天,硝烟翻腾,小鬼子猛攻不断,守军死战不退。
  唐回村中,第五集团军司令部里电音嘈杂,一片忙碌。
  狗日的,总算稳住了阵脚!
  曾司令放下了手中的电报,暗自松了口气。
  日寇来势凶猛,守军一再收缩防线,终于在唐回村一线遏制住了小鬼子的进攻步伐,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要稳住了阵脚,就磨掉了日寇的锐气,接下来,就伺机反攻了……
  曾司令心中稍定,迈步往墙边走去,目光已经落在了那张巨幅军事地图上。
  “砰……”
  曾司令刚迈出两步,便听得东面一声枪响,近在咫尺,顿时心中一惊。
  司令部设在村东的一处山顶上,前面是一处险要的山谷,人称“阎王峡”,其余三面都是十余仗高的峭壁,上顶上一片三五丈宽的空地,当日选择把司令部设在这里,正是看重了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形”。
  狗日的,小鬼子咂上来的?
  一众参谋文员也是大惊失色,正在惊愕之时,两个卫兵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直奔曾司令而来,神色惶急,“司令,快走!”
  说罢,两个卫兵架起曾司令就往门外冲,外面已是枪声大作、惨叫声四起了。
  “怎么回事?”曾司令大吼着,惊怒交加,“小鬼子怎么上来的?”
  因为此地地形的关系,火力点都设置在谷口,那曾想,小鬼子竟然直接就到了山顶……
  “从天上下来的,”两个卫兵脚步不停,架着曾司令就冲了出去,但他们的话在众将士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小鬼子难道通了神?神兵天降?
  同样的场景正在垣曲县城上演。
  垣曲县城地处中条山南侧,扼守横垣大道,护卫着中天山中部的沿岸渡口,可谓中条山北侧的驻军乃至太行山抗日将士的后勤命脉,也是日寇选择实施中央突破战术的重要原因之一。
  横岭关被日寇攻破以后,各部守军一触即溃,终于在垣曲县城北面重新集结,死死地挡住了日寇的进攻步伐。
  战至黄昏,日寇始终没能突破守军防线,让守军将士看到了一线希望。
  就在这时,一股日军突然从东面的丛林里杀出,一举攻陷了垣曲县城,外围各部守军又惊又怒,却想不通日寇从何处而来。
  难道,真是天降神兵?
  自从有战争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寻找着超越敌方的机动优势,而空降兵的诞生将机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让骑兵的迅捷剽悍、机械化部队的纵横驰骋都黯然失色。
  人类对降落伞原理的应用最早出现在中国,这一点毋庸置疑,《史记·五帝本纪》中,就记载着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
  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杂技艺人运用巨伞表演高空飞跃的记录在我国的古籍上屡见不鲜。
  当然,巨伞被用来紧急自救的事迹,《番禺海獠》也有记载。
  但最终,降落伞是以杂技的形式传入欧洲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