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严明法纪(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宫之事向来晦涩,张太后不能多言,看着张国纪道“嗯,此事我心里有数,父亲在南直隶多多留意,切莫声张。”
  张国纪也是只是希望张太后心里有数,便点头不再多言。
  ……
  第二日一大早,大理寺前就围满了人,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朝野官员,士族公卿,都想知道,涉及成,定二位国公,究竟会怎么判。
  朝廷的纲纪是纸上的,还是会厉行而下,都能从这里窥得一斑。
  汪乔年没有出面,只是一个普通的主审官,汇合六个陪审,原告,被告,督政院,刑部随堂。
  案子异常清晰,加上被告认罪,当堂就拟定了判决,在被告,原告无异议的情况下,判文随后就贴到了大理寺的公告栏上。
  “过失杀人,处罚金,流刑……”
  “徐华直流放吕宋前瞻岛,二十年……二十年!”
  “这也太狠了吧,还不如在京城坐牢!”
  “是啊,大理寺这个判决太重了,徐华直怎么不上告啊,这明显是失了公允……”
  “你们快看,朱瑛友也被流放了,是海参崴,十年,这个也判的重了吧?”
  “是啊,要是我,宁愿在京城坐牢,哪怕做十年牢也比去塞外受苦寒的好……”
  百姓们议论纷纷,这让在不远处马车里一直看着的徐允祯面色复杂,心里很不是滋味。
  达官贵人一直深受百姓们厌恶,定国公府大概是第一个得到同情的,只是他非常不需要。
  相比之下,朱纯臣就好了不少,儿子虽然去了海参崴,至少坐着马车就能派人去看看,徐华直要在海上颠簸两三个月,大海茫茫,生死难料。
  大理寺监牢内,徐华直手里拿着一片碗的碎片,眼睛看着,犹豫着要不要抹到脖子上。
  他弄不懂,以往这样的事情他做的多了,轻轻松松摆平,从来没有发生这种事,他父亲是堂堂国公,怎么就让他到了这个地步?这与让他去死有什么区别?
  他怔怔的看着碎片,嘴角抽了抽,犹豫再三,还是没敢划向喉咙。
  大理寺这边迅速做出判决,内阁对内部的行政处罚继而开始了。
  督政院被内阁严厉警告,勒令进行内部整肃,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同时靖王罚俸半年,主事级别罚俸三个月!
  尽管刑部在这件事没有什么过错,但还是被毕自严不点名的在内阁扩大会议上批评,没有严格执行法度,耍了滑头。
  内阁现在权威日重,尤其是有督政院,大理寺做帮手,又有人事复核之权,已经压的六部有些喘不过气,毕自严在内阁扩大会议上的点名不点名,都让各部门心头沉重,越发的谨慎小心。
  内阁这样的机构,对普通百姓来说自然是太高太远,探听不到半点消息,可对于一些人来说,想要知道什么,轻而易举。
  英国公张维贤,吕国公张之极,两人便衣而行,在三里河边走着,目的地是皇家军院。
  张之极跟在张维贤身侧,面带疑惑的道“父亲,军院每年固定名额是三百人,我此去虽然是副院长,可只负责实战战术课程,不知道皇上是何用意?”
  张维贤背着手,神色放松,声音有一丝清朗道:“咱们这位皇上,最看重的就是军权,皇家军院纵使低调,可皇家政院你看看,不说汪乔年骤登高位,宋应星备受重视,曹鼎蛟,魏学濂等人都是入了圣心,前途不可限量。比之而下,皇家军院未来也不容小觑,需要重视……”
  张维贤被去了兵权后,这些年一直躲在府邸里,对着朝局冷眼旁观,洞若观火。
  张之极就差了许多,这些年大部分时间领军在外,听着张维贤的话,思索着道:“那皇上究竟是何意,莫非还提防着我们张家?”
  张维贤双眼睁了睁,涉入福王之事一直令他深为后悔,沉默了一阵,摇头道:“我们张家没有什么值得好提防的,你做你的事情就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