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重惩不贷(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即便如此,在南昌府,甚至整个江西都引来一阵惊恐,不知道多少人居家逃离,躲藏,还有就是无数的朝野官员纷纷上奏,有的是弹劾靖王,樊一蘅;有的是陈述利害,认为靖王手段过于激烈,适得其反;更多的则是要求靖王立即停下来,消除民间沸腾的怨气,以示朝廷的宽仁之心。
  这些奏本暂时还没到宫里,江西这边动作更为迅速,三百多大小官吏,斩立决的一百四十人,戍边的一百二十人,其他各是五年到二十年牢狱、流放不等,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重惩!
  那些为非作歹,霸凌一方的士绅豪强,斩立决多达二百人,流放了超过四百人,其他如抄没家产,发配苦役的不计其数。
  这一场由大理寺公开的审判,尽管用了简易程序,公开,快速,果断的审理,还是用了近一个月,直到五月中,靖王才勉强收尾,启程回京。
  饶是如此,江西以至于整个大明都甚嚣尘上,议论纷纷,不知道多少人惊恐不安,彻夜难眠。
  就在靖王准备离开江西巡抚衙门的时候,忽然间从街头冲出一队百姓,举着硕大的牌匾,大声喊道:“贤王在堂,天下安康!”
  “贤王在堂,天下安康!”
  “贤王在堂,天下安康!”
  足足有数百百姓,看着走出来,衣着简朴如普通半百老者的靖王,纷纷大喊,高高举着牌子,向前走来。
  靖王站在台阶上,看着这群人,转头看向樊一蘅等人,皱眉道:“这些不是你们安排的吧?”
  樊一蘅摇头,继而笑着道“下官没有。这些都是百姓自发而来,想必是因为王爷的雷霆手段,除去了他们的恶人,给了他们新的活命机会,特来感谢。”
  靖王审视几眼,转过头,脸上就露出笑容,上前迎过去,悄悄挥退侍卫,拿过牌匾,谦逊的说着‘不敢当’‘本分之内’的话,然后声音高昂,向着百姓们承诺,朝廷的反腐,打击土豪劣绅的行动不会停止,会持续深入,皇帝,朝廷始终视百姓为大明最根本的支柱,绝不会让百姓受苦,失望云云。
  樊一蘅等人看着靖王在那吐沫横飞,高谈阔论,都有些愕然,旋即就想起,这个画面有些熟悉,似乎是京中圣人经常会做的事情。
  ‘果然是皇上的心腹啊。’一些人心里感慨,靖王的所作所为,分明就是一种模仿,或者说是一种邀功。
  百姓们自然是感恩戴德,还送了靖王不少鸡蛋之类的特产。
  靖王坚决不收,还将樊一蘅等人拉过来,逼迫他们当众承诺。
  樊一蘅自然不放过机会,表态反腐会继续,对腐败的官吏是毫不容忍,一经发现,一查到底,绝无例外!并公布一系列重要举措,同时还对‘新政’表达了坚定的态度,会持之以恒的推动下去,让广大百姓有地种,有衣服穿,孩子有学上,有更美好,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樊一蘅或许是长在地方做事,他的讲话水平没有靖王那么‘高明’,但更接地气,百姓们欢呼起伏,跪呼青天大老爷。
  靖王,樊一蘅的表演自然落在有心人眼里,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除了心里咒骂一句‘昏官’外,也别无他法,连脸都不敢露。
  靖王在一片赞誉中回了京,内阁虽然有些微词,但总体来说,他做的不错,督政院的权威迅速得以拔高,靖王的地位,在内阁无声的重要起来。
  汪乔年的大理寺更不用说,任何审判都是由他主导的,大案要案不知道多少,大理寺水涨船高,汪乔年这个火箭提拔,根基浅薄的第四阁老,地位日渐稳固。
  内阁大殿,三楼,朱栩班房。
  六大内阁辅臣齐齐站在朱栩御桌前,挨个汇报近来的事情。
  现在已经快五月底,说着夏收就来了,又是一年忙碌时。
  毕自严说的,都是今年税赋与开支,誓言进一步节流。
  孙承宗说的就是‘军改’的事情,一年多来,已经有了初步成效,下面就是深入推进,孙承宗打算下半年再次出京一趟。
  靖王讲的是督政院的安排,语气很是大气,有着之前没有的凌厉。经过江西一趟,谁都认识到督政院的厉害,无声无息的渗透在方方面面,又有明确的权职,这个部门想要动谁,实在太容易了!
  汪乔年说的就是大理寺一块,大理寺的起步有些慢,在地方上又有传统的衙门争权,加上根深蒂固的思想,大理寺在地方上还是举步维艰,发展阻碍重重。
  孙传庭说的大致是内阁直属的一些部门的情况,这些部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国贸寺,松开了毕自严的限制,盈利能力大大恢复。
  傅昌宗说的更多是京城之外的情况,尤其是陕川之地的大地震,他认为不止朝廷困难,地方更艰难,需要与地方‘诚心’相合,才能稳妥应对灾情,并且为灾情之后做打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