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要他生便生,要他死便死(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国事不堪至此,太监也看不下去!
  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难道太监们就做不得这匹夫了?
  要知道,有明一代的太监,都是最底层最贫苦,最无出路的贫民子弟。
  如刘若愚那种官二代出身的,数不到五个指头。
  要说更准确些,恐怕就是天启这个皇帝看不下去。
  不想当亡国之君,又使不动外朝,只能靠内廷了。
  良臣知道如今才几岁的大哥儿朱由校可是十分精明的一个皇帝,幼时便受皇太孙教育,登基后不到半年,就将父亲泰昌帝留下的烂摊子抚平,稳定朝政同时也稳定边关。
  朱由校不但每份奏本都看,更做到了奏本中提到的人名都知是谁。甚至于有一次辽东呈上的题本中出现一个游击名字,朱由校都知此人过往经历。遇上不懂,或不知如何解决,总会谦虚询问旁人意见,如孙承宗,如内阁,而不是金口一开自个就瞎决定。
  强如此辈皇帝,又岂是什么木匠昏君。
  所以,其实良臣对朱由校这个大哥儿也是忌惮的,他想方设法让西李将朱由校收在麾下养着、想办法提前把二叔弄进东宫,就是想把这个大哥儿给掌控在手中。
  可惜,西李没把事办成,二叔又因为客巴巴的事在东宫呆不住,跑四川去了。
  这让良臣的提前布局打了六成折扣。
  完成的四成纯是西李和巴巴。
  也是征服有道,本质上和什么谋略布局完全不沾边。
  ***的功劳,和他这个人没鸟关系。
  眼下,他也是顾不上朱由校,也顾不上二叔了,不把海事办起来,万历那怕就容不了他了。
  早点把李三才的事办了,他才能早点从田尔耕这里弄来火器,要不然赤手空拳的他还真不敢去当那个东亚海霸王。
  …………
  说阉党诸公是有识之士也好,说他们是投机倒把也好,说他们是为求自保也好,说他们是奉承皇帝也好,其实原因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敢于向庞大的体制说不。
  仅这一点,便值得肯定。
  没有了阉党,国事日益败坏,边事更迅速糜烂,大明朝艰难维持不过十七年。
  历史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任人再如何打扮,铁证终究如山。
  中外若干国度,又有哪一国之变兴,之革命,之进步,不是挥刀向着顶层阶级的。
  为富不仁这四个字,可不光是个成语这么简单。
  到了当下,士绅集团所霸占的财富已然不是什么财富,而是套在大明王朝脖子上的绳索了。
  所以,对于向赵盛杰等官商辈动刑,良臣没有道德负担。
  倘若刚才赵盛杰真的不肯招,他会毫不犹豫下令小田松开绳子。
  不怕就诛身,这个答案显然不能让还是小白鼠的田尔耕接受,诧异道:“不妥,未审而杀,律法不容。”
  良臣刮目相看,田大都督竟然还有法治精神,难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