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生子当如魏良臣(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收义子,多多益善。
  只是,魏公公眼下还没有跨国收义子的心思。
  如小田、真田等倭卫,魏公公待他们还是如兄弟般可亲的,因而断然不会把他们也收为义子。
  再说,干儿子这种东西,有史以来就没多少好的。
  况太监收的干儿,更不是好东西。
  魏公公有自知之明的,他收个青皮做干儿,不过是想对方更加卖力替自家干活而矣。
  真要这干儿子犯了什么事,他魏公公头一个就“挥泪斩马谡”,这样就会有大义灭亲光环加身了。
  任那帮有鸟的士大夫们知道了,也得竖个大拇指赞一声“贤寺”。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眼下魏公公真是急需人帮衬,因而也才便宜了赵宝乐这个青皮。
  要知道,他这一拜拜的不但但是提督海事魏公公,而是咱大明朝日后的小千岁啊!
  这多大的便宜啊!
  造了二十辈子孽都换不来这便宜。
  只可惜这赵宝乐四十大几,若年轻个三十年,魏公公说不定还能与他赵家另有佳话传出。
  尔今,却连高堂贵庚都不敢问,一思便寒啊。
  …………
  用人之道,唯才是举。
  同样是阉二代的曹公给魏公公这个晚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魏公公相信,有赵宝乐这青皮干儿马骨在前,往后,他老人家肯定义子多多。
  十三太保肯定是不够数的,一百零八郎都勉强。
  当然,这往后还是要挑挑选选,年轻的最好,十八以下多多益善。
  年纪太大的,除非实有必要,不然一律拒之门外。
  毕竟,年纪大的家里实在没有发展前途,不过要有貌美女眷就又是一说了。
  对于儿媳妇们,魏公公肯定是虚寒问暖的,如此,才是长辈该有的样子。
  如赵宝乐这般无耻的,魏公公倒记得一人,便是天启年间的东阁大学士顾秉谦。
  顾本是翰林出身,官至礼部尚书,但因不是东林党人,故在朝中颇受排挤,屡屡入阁都被东林阻拦。
  结果顾秉谦一气之下,索性把心一横,不顾自己已经七十一岁高龄,转身投了二叔,以期二叔能够帮他入阁。
  与赵宝乐这青皮直接就认爹的粗糙做法不同,顾秉谦身为文人中的极品者,做法肯定要委婉的多,不过却更让人好笑。
  顾秉谦不是自个直接认二叔当干爹,而是让他儿子认二叔做爷爷,这样,算是曲线救国了。
  说出去也好听,毕竟人顾大学士自个和魏忠贤没关系。
  孩子认爷爷,他又岂好阻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