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虎子无犬父(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公揭,放在后世往小了说就是居委会门口宣传栏上的小报,往大了说就是各家报刊的号外。
  本朝律法,任何人都有张贴公揭的权利,就如太祖皇帝《大诰》所规定,任何人都有权力将贪官污吏捆绑交有司查办。当然,前提不能诬告,否则,反坐。
  所以,面对不公,魏公公自然就要行使太祖皇帝赋予大明公民的政治权利,更要行使他作为太监的合法权利。
  《留都防乱公揭》无疑是公公的政治智慧结晶。
  任何时候,舆论都是决定事情成败的重要因素。
  公公要发动舆论,将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的反动勋贵针对皇帝内臣的种种阴谋公之天下,将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的反动勋贵侵占国家财产的贪婪行径公之于众,从而将这帮反动勋贵们批臭,为自己树立天下为公、赤诚忠心的形象。
  那么,在没有报刊、电台、网络的当下,公揭无疑是最有效,也最简单的宣传手法。
  为此,公公可是给魏广徽拨了四千两银子。
  事实证明,魏广徽没有过多漂没魏公公的银子,就这满城张贴的公揭来看,魏广徽至少花了五百两。
  再加上收买的几位南京都察院的御史,那这场舆论风波就是从上至下,从里到外掀起来了。
  有多少人相信公揭中所说的魏公公忠公体国的形象,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谁先发声。
  如果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公公的形象必然是被动的。
  毕竟,太监这个群体已经被文人士大夫们彻底妖魔化。
  一个太监说自己是好人,是被冤枉的,有多少人会相信呢。
  但突然有一份材料可以让他们详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还有年轻的御史们为之摇旗呐喊,这当中又有多少人会变的迷糊起来,进而觉得可能太监真没错呢。
  一百个人中只要有一个说这件事是魏国公的错,魏公公的目的就达到了。
  与舆论配合的就是实际行动了。
  剌客袭杀、抬棺讨公道,这个形象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听上去,都是十分忠义的。
  人不被逼到绝处,谁愿意这样做呢?
  说他魏公公在这装神弄鬼,在这故作可怜都可以,只要有人信就行。
  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是必须要会作秀的。
  当然,抬棺讨公道是给百姓士绅们看的,是要强调出来的。
  陈兵在外,暴力催收这个则是要压下来,至少,不能大肆宣扬的。
  魏公公相信,公揭只要经过半天的发酵,魏国公就断然坐不住。
  最后,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从正阳门里一车一车的往外送钱。
  不想,在等待最终结果时,却来了个插曲。
  南京兵部侍郎崔志佳不知道从哪摸过来,然后理直气壮的要求魏公公分润他一些好处。
  公公听的很是发怔:老子凭本事讨的钱,凭什么要分润给你啊!
  崔侍郎也是个直性子,二话不说,就拿了块猪血扔在了公公面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