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不谋而合(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德一边走一边琢磨,此事若是操作的好,李世民肯定会满意的。麦铁杖虽然不如关羽甚多,但“忠义”两个字,对皇帝有极大的杀伤力。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问题就在于,李董作为皇帝是不能自上而下去推动的。必须是“民意汹汹”,然后朝廷有人上奏,再是“朕顺应民意”。
  流程,就是这样走的。
  但玩多大,怎么玩,够不够让温彦博闭嘴,还需要商议。
  七夕休沐一日,还在休养的长孙无垢听说追封麦铁杖一事居然没有在外朝通过,李董来看她的时候,便问道:“此乃小事,如何至此?”
  “以杨广警示朕也。”
  长孙皇后无比聪慧,立刻明白过来,秀眉微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众臣不知耶?”
  “非不知也,实不愿尔。”
  李董目光冷冽,心中却是冷笑,辽东是必须要取的,高句丽也必须灭亡,否则,河北何安?
  功高盖世四个字,不是笔头写出来的,而是枪头打出来的。
  朝中还是有人对科举多有微词,但因为追封麦铁杖一事,却让李世民更加坚定完善科举制度,同时准备进一步拔擢南方士族,来平衡五门七望。
  “可惜可惜,本来此事,可让张操之欠二郎一个人情。”长孙无垢轻轻摇头,又生一计,“追封之事,既然困难重重,不如仿秦昭王蜀郡太守故事,有类二王庙又何妨?”
  李董眼睛一亮,李冰父子治水,蜀地更有敬其为江神的。追封一事既然不好做,那么另辟蹊径,倒也不错。
  而且李董想起文宣王庙一事,竟然喃喃道:“既有文庙,然武庙耶?”
  想到这里,李董笑了,然后站起来身来,负手而立,来回踱步琢磨起来。文庙让士族们非常满意,更加的支持他了。若是有武庙,已经彻底失势的关陇军头,也会多少得到安慰。而支持他的军方名宿,则是会更加支持他。
  比起文臣,武将中出身庶族的更多一些。
  “唔……”
  李董脑海中有了个大致的轮廓,然后对长孙无垢道:“观音婢真乃吾之女子房也。”
  “二郎可是有了计较?”
  “我还要想想。”
  然后李董突然道:“摆驾魏国公府。”(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