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看(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无知是福啊。
  然而计划比不上变化快,更何况,贞观五年以来,中原正在经历着强汉以来的第二次高峰,这是一个可以和强汉并称的时代。
  汉唐汉唐,不是谁都可以和强汉放在一起夸的。
  “唉……”略微叹了口气,这些小崽子,有着十二三岁的年纪,却没有长安少年的狡黠机灵,多的是一种天然的纯粹的质朴。
  只是,这一份质朴,对于像张氏这样的利益集团而言,是无用的。这也是为什么张德宁肯让张沧跟着他母亲躲在河南山东。
  “也罢。”
  老张扫了一眼几个小崽子,道,“五郎。”
  五郎大名张厚,十三岁了,却还是一副孩子做派。哪怕比起张大安,都差了不少,更遑论务本坊的那些人精后代。
  “德叔,甚么事体?”
  操着官音乡言,有点儿一千五百年后荷兰东北地区的方言调调,张厚很是毕恭毕敬地看着张德。
  “你们知道怎么缫丝吗?”
  张厚摇摇头。
  “制丝自然也是不知道?”
  他们点点头。
  “要不要带你们去看看长安的制丝厂?工坊就在钓鱼台,如今新增了几家,都是国公的朋友。”
  几人眼睛放着光,十分好奇,连连点头。
  张德面带微笑,于是道:“我让坦叔准备马车,一起去看看。”
  “谢德叔。”
  很有礼数的样子,不过张德却没说话,只是笑而不语。
  谢德叔?一会儿你们还能谢出来,老子跟你们姓。
  马车备好,不多时就到了长安城外钓鱼台。
  如今的工坊,联通对岸咸阳,码头上已经架设了五六条浮桥,还有新建的大廊桥,是准备直接跨河的,桩头都在河岸两侧,暂时还没有施工。
  不过热闹非凡的钓鱼台工坊,还是让小崽子们大开眼界。
  滑轮组、龙门架、板轨、货船、货栈……
  纤夫、货郎、画工、挑夫、车夫、行脚商、半掩门的娼妇……
  形形色色,这是浮华帝都西北角落的热闹一幕,一幕幕,永远看不全的场面。
  “到了。”
  张德言罢,张厚带着兄弟们下了车,然后跟着张德进了新建的一家缫丝厂。这家缫丝厂很大,远看就能看到三座大车间,不断地有蒸汽从车间工棚的两侧喷射出来。
  “哇……”
  他们惊呼着,然后就有人问道:“德叔,那是甚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