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字色:字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4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的先生啊,就算是进士出身的人,又有几个能跨过五品门槛的?”
  “有生之年能让我摸一摸六品就满足了。”
  “况且当地方主官要求异地任职,这与我造福家乡的意愿不符。”
  行政主官,如县令、主簿、司法官等等,必须异地任职。
  吏员或者副职,可以在本地任职,但想更进一步也必须遵守异地任职原则。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防止士绅做大。
  见方广津还要劝,他正色道:“先生心意学生明白,非常感谢先生的器重,然我意已决。”
  闻言,方广津只能无奈的道:“罢了罢了,人各有志,既然你想通了,那就去吧。”
  刘伯允躬身行礼道:“谢先生。”
  然后他转移话题道:“回乡之后我会开办书院,教授算学知识。”
  “若是发现了有天赋的苗子,会推荐给书院,希望先生能给他们一个进学的机会。”
  方广津摆摆手说道:“说的什么话,你的学生就是书院的再传弟子,来书院进学理所应当。”
  刘伯允脸上露出喜色,道:“我先代家乡学子,谢过先生……”
  说话间几人就离开了酒楼,只留下鸦雀无声的一众士子。
  听听人家说的话,举人出身,起步就是户房主事……
  关键当先生的还不满意。
  一股酸味弥漫,像是恰了柠檬。
  要知道,他们这些考进士科的,四五万人抢五百个名额。
  好不容易抢到了,两年观政期要去基层部门磨炼。
  两年后授官,大部分人也做不了户房主事。
  当然,进士自然也有优势,前几年只要不犯错,升迁是很快的。
  稍微出点成绩,就能去县里担任主官,踏上青云路。
  可正如刘伯允说的那样,这五百个进士,能顺利当上县令的又有几人?
  考中进士就能担任县丞县令的年代,早已经成为历史了。
  这时,有人幽幽的说了一句:
  “谁让人家是学算学的呢。”
  是啊,谁让人家是学算学的呢。
  再想想几年前,众人更觉得讽刺。
  当年理学要和算学切割,理学生要把算学撵出国子监,科举也不考算科了。
  可是现在,随着新政的推广,计官越来越重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