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有令 第396节(1 / 4)
那就是要彻底将老尚书赶出朝堂啊!
梁辅国这究竟是要做什么?
齐老尚书在兵部一向和梁辅国没什么分歧,应该从来都没惹过他吧?
前段时间才对右相出手,现在刚出来又去招惹齐昆仑,在胤国朝廷上敢先后对这两尊大神出击的,怕是也只有他了。
随便换成第二个人,大家只会觉得他不想活了。
可就算是梁辅国,这样四面树敌也未免太不明智了吧?
一时间真让人猜不透了。
相对于群臣的震惊,牧北帝则是不置可否,淡然道:“军中出事,齐老尚书固然要担责任。可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因他而起,还待查明。今日老尚书也不在朝中,他为国立功无数,不能妄定其罪,也还是要听他如何解释,再决定此事如何处理。”
听到牧北帝这个口风,群臣也有了计较,看来是梁辅国一个人的想法,皇帝是不想处置齐昆仑的。
如果是梁辅国和皇帝通了气才要整治军方,那就不可能是这个说法。
听闻此言,有些一向与梁辅国敌对的言官顿时来了劲头,纷纷排众而出。能当众反对梁辅国却还一直安然无恙的,也就只有他们了。
“陛下,左相梁辅国一直致力于清除异己、弄权营私,臣必须予以弹劾!”
“梁辅国这是要做权臣!陛下要警醒啊!”
“陛下,臣要与其单挑!”
“……”
第67章 归海
勤政殿中,青烟袅袅。
宫人换走兽嘴铜炉中的煤炭,之后不敢抬头,匆匆离开。内厅的屏风后透出一个清瘦的背影,正在与案后的皇帝交谈,每次他来的时候,殿中的阵法都会开启,外厅听不到里面的一点声响。
说明他与陛下说的都是九州机密要事。
当然,这次他们在聊什么,倒是不难猜到。
梁辅国刚刚回归朝堂,就对镇国尚书出了一拳,陛下在这时将此人召进宫中,谈论的自然就是这件事。
此时与牧北帝面对面交谈的人,名叫沈归藏。
他父亲是前代右相,自幼与牧北帝一同长大,曾经也是东宫伴读,十四岁参加科举夺得状元。
但是为了避父亲嫌,他选择不入官场,隐姓埋名转而从商。几年间便将产业遍布四海九州,此时才刚刚弱冠年纪。
恰逢先帝驾崩,牧北帝仓促即位,九鞅大举进犯。
此时朝堂动荡,很多人都不支持发起大战,都建议与九鞅议和,损失一些利益,将后方梳理稳定再说。
摇摆不定的时候,牧北帝也是与沈归藏见了一面,之后才毅然定下年号牧北,发兵迎战。沈归藏散尽家财全部捐作军费,后来御驾亲征的时候他更是作为军师相随,献出了很多重要的计策。
可以说牧北帝早期的每一个重要举措,都少不了沈归藏的参与。
在西北大战之后,牧北帝论功行赏,沈归藏排在前三名,位次比他老爹沈相还要靠前。不过他依旧是不要任何封赏,只讨了在白鱼山的一片地,盖了一座山庄,此后行踪渺渺。
庄名“归海”。 ↑返回顶部↑
梁辅国这究竟是要做什么?
齐老尚书在兵部一向和梁辅国没什么分歧,应该从来都没惹过他吧?
前段时间才对右相出手,现在刚出来又去招惹齐昆仑,在胤国朝廷上敢先后对这两尊大神出击的,怕是也只有他了。
随便换成第二个人,大家只会觉得他不想活了。
可就算是梁辅国,这样四面树敌也未免太不明智了吧?
一时间真让人猜不透了。
相对于群臣的震惊,牧北帝则是不置可否,淡然道:“军中出事,齐老尚书固然要担责任。可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因他而起,还待查明。今日老尚书也不在朝中,他为国立功无数,不能妄定其罪,也还是要听他如何解释,再决定此事如何处理。”
听到牧北帝这个口风,群臣也有了计较,看来是梁辅国一个人的想法,皇帝是不想处置齐昆仑的。
如果是梁辅国和皇帝通了气才要整治军方,那就不可能是这个说法。
听闻此言,有些一向与梁辅国敌对的言官顿时来了劲头,纷纷排众而出。能当众反对梁辅国却还一直安然无恙的,也就只有他们了。
“陛下,左相梁辅国一直致力于清除异己、弄权营私,臣必须予以弹劾!”
“梁辅国这是要做权臣!陛下要警醒啊!”
“陛下,臣要与其单挑!”
“……”
第67章 归海
勤政殿中,青烟袅袅。
宫人换走兽嘴铜炉中的煤炭,之后不敢抬头,匆匆离开。内厅的屏风后透出一个清瘦的背影,正在与案后的皇帝交谈,每次他来的时候,殿中的阵法都会开启,外厅听不到里面的一点声响。
说明他与陛下说的都是九州机密要事。
当然,这次他们在聊什么,倒是不难猜到。
梁辅国刚刚回归朝堂,就对镇国尚书出了一拳,陛下在这时将此人召进宫中,谈论的自然就是这件事。
此时与牧北帝面对面交谈的人,名叫沈归藏。
他父亲是前代右相,自幼与牧北帝一同长大,曾经也是东宫伴读,十四岁参加科举夺得状元。
但是为了避父亲嫌,他选择不入官场,隐姓埋名转而从商。几年间便将产业遍布四海九州,此时才刚刚弱冠年纪。
恰逢先帝驾崩,牧北帝仓促即位,九鞅大举进犯。
此时朝堂动荡,很多人都不支持发起大战,都建议与九鞅议和,损失一些利益,将后方梳理稳定再说。
摇摆不定的时候,牧北帝也是与沈归藏见了一面,之后才毅然定下年号牧北,发兵迎战。沈归藏散尽家财全部捐作军费,后来御驾亲征的时候他更是作为军师相随,献出了很多重要的计策。
可以说牧北帝早期的每一个重要举措,都少不了沈归藏的参与。
在西北大战之后,牧北帝论功行赏,沈归藏排在前三名,位次比他老爹沈相还要靠前。不过他依旧是不要任何封赏,只讨了在白鱼山的一片地,盖了一座山庄,此后行踪渺渺。
庄名“归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