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字色:字体:[]

藏国 第77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邺点点头,“宣他来见!”
  李邺喝了口热茶,又翻了翻桌案上的奏折,其中一份奏折引起了他的兴趣。
  是工部上了一本奏折,工部在平州发现了安禄山的铁矿和冶炼地。
  李邺仔细看奏折所附地图,果然是后世的迁安,矿石船运载铁矿石沿着栾水南下,到千金冶城进行冶炼。
  安禄山军队装备十分精良,他最精锐的拽落河骑兵清一色的铁盔铁甲,连战马也披有铁甲。
  他的兵器一部分是朝廷输送,一部分是自己打造,更重要他养军队主要靠开矿炼铁,卖到河北各地,获得大量利润。
  以前的高句丽人就是专门给他采矿炼铁。
  平州便是后世的唐山,著名的钢铁之城,盛产煤和铁,历史悠久,尤其迁安铁矿埋藏浅、品相高、储量大,易于开采,成为全国的四大铁矿。
  工部的意思,就是想大量开采迁安铁矿,那里同时产煤,直接用煤来炼铁就方便了。
  用煤炭炼铁,到宋朝时才全面推广,唐朝时是部分用煤冶炼,大部分还是用木柴,但木柴消耗太大,炼一千斤生铁要八千斤木材,所以唐朝森林砍伐得非常严重。
  李邺当政后,他强力推行了三个转变,一个木器向铁器转变,一个木燃料向煤燃料转变,再有一个便是麻向棉的转变。
  这时,李邺想到一个问题,他过两年准备去天竺攫取铁矿,肯定要在当地炼成生铁后再运走,但天竺有煤吗?
  好像有不少,而且都是露天煤矿,但品质比较差,不过可以试一试,如果不行就把矿石运到南洋冶炼,苏门答腊岛上就有高品质的煤矿。
  不过古人有言,‘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意思就是背着柴禾到百里外去卖,运粮食去千里外售卖,获得的微薄利润连运费都不够,得不偿失。
  所以把铁矿石运到南洋去冶炼,确实有点得不偿失,还是要想办法在天竺本地冶炼。
  这时,从事在门口禀报,“韦相国来了!”
  “请他进来!”
  李邺随手在工部的奏折上画了一个圆圈,表示准奏。
  奏折放到篮子里,还要记室参军杜佑盖摄政王印后才能生效。
  这时,韦见素匆匆进来,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相国免礼,请坐!”
  韦见素坐下笑道:“殿下今天乔迁新居,感觉如何?”
  李邺笑着摆摆手,“我还没有感受呢,估计差不多吧!和兴庆宫没有什么区别。”
  “人多了,规矩恐怕也会多一点。”
  “这个倒是!”
  “另外,我们所有官员都希望殿下多纳嫔妃,殿下这一脉太薄弱了,对社稷不利啊!”
  李邺点点头,“这个慢慢来吧!不急这一时。”
  韦见素取出一份奏折递给李邺,笑道:“这是政事堂草拟的六个年号,最终的年号由殿下决定。”
  年号当然有表达的深意,像武则天的年号经常换,其实就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