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84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人说笑着,陈健功插了一嘴,谈到了作品改编影视的问题。
  新中国以来,文学和作家的地位被抬到了很高的政治地位,作家们的待遇和稿酬一度也很丰厚。
  但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这种气氛在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下陡然发生了转变。
  给影视剧写剧本,成了一些作家捞外快的捷径,但这种机会基本只属于金字塔尖上的一小部分作家。
  林朝阳又是其中的依依者,谈到这个问题,他是在场最有发言权的。
  「影视改编对于作家和作品当然是有好处的,但这种事还是要以平常心来看待。
  全国范围内,每年发表的作品成千上万部,真正能够被改编的又有几部?
  其实在国内,作家这个行当的日子已经是非常滋润的了,至少文协还养了一大帮子人。
  你们去国外走走看看,哪个国家有文协这样的组织?
  别说是青年作家了,就是成名已久的作家,过得清贫的也大有人在——
  他说到这里,众人也颇为晞嘘。
  大家大多熟读文学史,很多为后世熟知的作家都曾有过穷困潦倒的经历,依靠写作改变生活条件的人其实远没有想象的多。
  至少不像很多读者以为的那样,只要成名了,就一定富有。
  「确实是这样。我那儿子,以前也憧憬着成名成家,可他得养老婆孩子,现在也只能在影视剧里打转了。」谌容有感而发的说道。
  梁佐的戏剧创作没有谌容说的那么不堪,93年一部《我爱我家》让他在国内声名起,如今已经是赫赫有名的编剧了。
  但这些年来几乎所有人都默认了一个事实,戏剧就是不如小说,而文学界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概念,其实都源于新时期以来绝大部分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来的。
  接着,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的越来越热烈,
  小六部口胡同热闹了一天,直到傍晚大家才离开。
  如李拓、陈健功、于华等爱热闹的人,吃过晚饭也没走,而是继续秉烛夜谈,直到次日清晨才离开。
  举办过茶话会,肖建国、林贤治等人此行的目的也顺利达成,再三谢过林朝阳后,返回了广州。
  眼看着距离春节越来越近,小年过后这天,林朝阳特地停下创作,抽出一天时间采购了一番年货。
  刚回到家,就看到赵丽正在跟陶父、陶母和陶玉书哭诉,哭诉的内容听起来有些可笑。
  居然是他们家老大陶希文谈恋爱了!
  陶希文是73年生人,过了年才26岁,按理说这个岁数也不算大。
  不过谁让他毕业早呢,人家大学刚毕业,他硕土都读完了,回京四年一心扑在工作上。
  人长得小帅,温文尔雅,高学历,家世好,陶希文的条件放在后世就是妥妥的小说男主。
  回来这几年女老师、女学生一茬茬的往他身上扑,可愣是一点绯闻没传出来,赵丽给他张罗的那些相亲对象也都是见了一面就没动静了。
  这可把赵丽急坏了,自己几子不会是取向有问题吧?听说美国那边可是很流行的。
  她旁敲侧击的跟陶希文沟通了好几次,得到的答复都是工作太忙,不想分心。
  陶希武这个皇帝不急,赵丽也无可奈何,只能按部就班的给陶希文安排相亲对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