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患者 第63节(3 / 4)
乌妤是有气发不出,瘫在桌上无能地看着象征着她被迫妥协的陈无恙离开。
耳朵还竖着,听姥姥和宗崎视频,两分钟过去,她如坐针毡,搓了搓手臂,差点想跑,还是头一次见他这样,一口一个姥姥喊得比她还亲。
换招牌这事儿让他做得大张旗鼓的,以至于剩下的半个寒假全让他干这事挤满了脑袋,邻里街坊那天听了一耳朵,笑眯眯打趣她给姥姥找了个好孙婿,那段时间她连门都不好意思出,就怕谁看见她就得提一嘴这事。
开学后她没往公寓去,宗崎也没闲心特意提起,他跟住在产业园似的,有天清早还收到他在凌晨一点过发来的信息。
大背景是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黑白灰的配色,但主镜头拍的是透明玻璃缸里的两条金鱼,睡觉还排着队。
宗崎问她:[睁眼睡觉的鱼才,你睡觉睁眼吗?]
[twe.:好丑,拿远点,这贝壳是什么种类的?]
浴缸里还黏着两片大大的贝壳,两条金鱼就在上面睡觉,乌妤问的这句话,是在傍晚快吃完饭的时候才收到他的消息,忙中抽空回了句:[心鸟蛤。]
小插曲没忘心里去,乌妤最近和之前毕业的学姐吃了个饭,上半年她在双悦转了正,本来前途大好,但最近公司频频出现要被收购合并的风声,她正犹豫要不要跳槽离开,可又舍不得这个平台。
骑驴找马听起来不太好听,但确确实实是最适合她们这种毕业即失业的人的,主持人有很多种类,站在荧幕上的央视主持人、晚间电台的深夜主播、还有最最常见的婚庆主持等等。
同一个专业,出来的境遇大不相同。
苏月竹把筷子一放,“算了,你还有一年多呢,我就随便吐槽下,我们吃完去逛逛街?「跃声」你最近还在去吗?”
乌妤摇头:“没去了,最近也没什么适合我的,有也空不出时间。”
出去逛了小半天,苏月竹让领导一个电话叫了回去,乌妤自己回到学校后,开电脑准备提前做好作业,两份书面论文,刚开学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布置好了。
苏月竹的话,丁教授之前和她聊的,再加上临近毕业同学个个往外跑提前找实习积累工作经验的事儿,让她脑子里填满了杞人忧天的想法。
但没多久,她的机会就找上了门。
京淮今年的冬天格外漫长,天气好的时间不多,灰蒙蒙的,温度低,出门仍旧要戴围巾,难得出一次太阳,随便一个犄角旮旯都挤满了人。
常年未曾被留意清扫的花坛一角,雪化了后地板湿漉漉的,几个凌乱脚印中,最后踩过一双小羊皮单鞋,后跟伶仃瘦削,骨骼分明,长时间走动,冻出了几条青紫色的细小血管。
而乌妤半点不觉得冻人,上礼拜接到丁教授的邀请,问她对今央台这半年新出的社教版块感不感兴趣,可以的话,她能推荐她去试一试,就当是提前积累工作经验。
去年乌妤就参加过今央台举办的新人主持大赛,获得冠军后风头正盛,内部对她也保持着较高的期待。
按理说在那个时期她可以继续往下走,但今央台以前注重娱乐型的节目,而她的台风太过正式太稳重,两厢对比之下,今央台选择了另一位更符合大众潮流和大众期待的新人主持。
本以为就此无缘今央台了,但丁教授这番话让乌妤看到了一点希望,挂断电话后,她这边去翻了翻今央台这一版块的详细介绍,结合丁教授告诉她的消息,确定了愿意去试试。
丁教授的速度很快,乌妤将以前的个人作品发送到栏目组邮箱的第三天就收到了试镜邀请,和她联系的是一位叫李岳珩的大哥。
对方和她谈好,节目开始前她需要先进行实习,实习考察通过,她才
能正式加入栏目组,今后是往高处走还是如何全看她造化。
前期选题已定,就以桐坞区近来频发的医保投诉事件为主题。
桐坞区人口众多,大多为外来居住者,有户籍限制,又由于长期生活在京淮,没有医保,就医开销会非常大,前些年一家名为康安的商业保险公司专门针对这一类人群开设了一种价美优质的医疗险。
头两年的口碑倒是不错,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吸引了很多还在观望的人毅然投了钱去买他们的产品,可事情转折发生在去年夏天,康安几度去扣合同的字眼不愿赔付买了保险的家庭。
购买顶配类的保险没有差错,出现问题最多的是一些基础保险。
普通人的声音一开始被湮灭,但越来越多人的发声,让这件事越滚越大。 ↑返回顶部↑
耳朵还竖着,听姥姥和宗崎视频,两分钟过去,她如坐针毡,搓了搓手臂,差点想跑,还是头一次见他这样,一口一个姥姥喊得比她还亲。
换招牌这事儿让他做得大张旗鼓的,以至于剩下的半个寒假全让他干这事挤满了脑袋,邻里街坊那天听了一耳朵,笑眯眯打趣她给姥姥找了个好孙婿,那段时间她连门都不好意思出,就怕谁看见她就得提一嘴这事。
开学后她没往公寓去,宗崎也没闲心特意提起,他跟住在产业园似的,有天清早还收到他在凌晨一点过发来的信息。
大背景是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黑白灰的配色,但主镜头拍的是透明玻璃缸里的两条金鱼,睡觉还排着队。
宗崎问她:[睁眼睡觉的鱼才,你睡觉睁眼吗?]
[twe.:好丑,拿远点,这贝壳是什么种类的?]
浴缸里还黏着两片大大的贝壳,两条金鱼就在上面睡觉,乌妤问的这句话,是在傍晚快吃完饭的时候才收到他的消息,忙中抽空回了句:[心鸟蛤。]
小插曲没忘心里去,乌妤最近和之前毕业的学姐吃了个饭,上半年她在双悦转了正,本来前途大好,但最近公司频频出现要被收购合并的风声,她正犹豫要不要跳槽离开,可又舍不得这个平台。
骑驴找马听起来不太好听,但确确实实是最适合她们这种毕业即失业的人的,主持人有很多种类,站在荧幕上的央视主持人、晚间电台的深夜主播、还有最最常见的婚庆主持等等。
同一个专业,出来的境遇大不相同。
苏月竹把筷子一放,“算了,你还有一年多呢,我就随便吐槽下,我们吃完去逛逛街?「跃声」你最近还在去吗?”
乌妤摇头:“没去了,最近也没什么适合我的,有也空不出时间。”
出去逛了小半天,苏月竹让领导一个电话叫了回去,乌妤自己回到学校后,开电脑准备提前做好作业,两份书面论文,刚开学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布置好了。
苏月竹的话,丁教授之前和她聊的,再加上临近毕业同学个个往外跑提前找实习积累工作经验的事儿,让她脑子里填满了杞人忧天的想法。
但没多久,她的机会就找上了门。
京淮今年的冬天格外漫长,天气好的时间不多,灰蒙蒙的,温度低,出门仍旧要戴围巾,难得出一次太阳,随便一个犄角旮旯都挤满了人。
常年未曾被留意清扫的花坛一角,雪化了后地板湿漉漉的,几个凌乱脚印中,最后踩过一双小羊皮单鞋,后跟伶仃瘦削,骨骼分明,长时间走动,冻出了几条青紫色的细小血管。
而乌妤半点不觉得冻人,上礼拜接到丁教授的邀请,问她对今央台这半年新出的社教版块感不感兴趣,可以的话,她能推荐她去试一试,就当是提前积累工作经验。
去年乌妤就参加过今央台举办的新人主持大赛,获得冠军后风头正盛,内部对她也保持着较高的期待。
按理说在那个时期她可以继续往下走,但今央台以前注重娱乐型的节目,而她的台风太过正式太稳重,两厢对比之下,今央台选择了另一位更符合大众潮流和大众期待的新人主持。
本以为就此无缘今央台了,但丁教授这番话让乌妤看到了一点希望,挂断电话后,她这边去翻了翻今央台这一版块的详细介绍,结合丁教授告诉她的消息,确定了愿意去试试。
丁教授的速度很快,乌妤将以前的个人作品发送到栏目组邮箱的第三天就收到了试镜邀请,和她联系的是一位叫李岳珩的大哥。
对方和她谈好,节目开始前她需要先进行实习,实习考察通过,她才
能正式加入栏目组,今后是往高处走还是如何全看她造化。
前期选题已定,就以桐坞区近来频发的医保投诉事件为主题。
桐坞区人口众多,大多为外来居住者,有户籍限制,又由于长期生活在京淮,没有医保,就医开销会非常大,前些年一家名为康安的商业保险公司专门针对这一类人群开设了一种价美优质的医疗险。
头两年的口碑倒是不错,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吸引了很多还在观望的人毅然投了钱去买他们的产品,可事情转折发生在去年夏天,康安几度去扣合同的字眼不愿赔付买了保险的家庭。
购买顶配类的保险没有差错,出现问题最多的是一些基础保险。
普通人的声音一开始被湮灭,但越来越多人的发声,让这件事越滚越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