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3)
“哦。”杨嘉树说,“挺好的,起码捡回一条命。”
跟小刘聊了几句,大叔把早饭也买回来了,粥和玉米面馒头,一小盒萝卜丝榨菜。大叔顺便给隔床病人也买了一份,隔床没人陪护,大叔就问杨嘉树:“小兄弟,你手好好的,能自己吃饭不?能你就自己吃,我给他搭把手,”大叔指着隔壁床的老大哥,“你看他多可怜。”
“行。”杨嘉树说。
天一亮,这所医院忽然就忙碌起来,开始不停有大夫、护士、家属进进出出,这间病房有三个床位,旁边两个都是刚做完大手术的,这么看来杨嘉树反而是伤得最轻的。但是,就算这样他也要住院两个星期,一个月后拆石膏,这期间都不能下床运动。
太无聊了,杨嘉树开始给自己找事做,先是把能骚扰的朋友、同事都骚扰了一遍,其实这才是杨嘉树的性格,他喜欢热闹,有人陪着自己会开心很多,否则一个人就容易东想西想,心情不好。
下午的时候睡了几个小时,护工大叔也在一旁跟着打盹,中午吃饭的时候杨嘉树跟他聊了两句,大叔说自己没家人,这辈子没结婚也没生孩子,就是老家有个弟弟,弟弟一共生了五个孩子,夫妻俩养不过来,大叔就跟着一起养,“反正是俺弟的孩儿,跟俺的也没区别。”
杨嘉树听到他说过年的时候也没回家,在给人家新家刷墙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问他过年为什么不回家,大叔说:“没挣到钱,面上无光,回去给侄儿们的红包钱都没有,回去干啥。”
杨嘉树说:“那工头欠你们的钱没给你们?”
大叔叹了口气,说:“说是今年开年给,给到现在都没影儿,俺也不指望他了。”
“多少钱?”
“五万多。”
……
睡到下午五点,杨嘉树坐起来的时候感觉头有点晕,还有点轻微的耳鸣,缓了好久才缓过来。大叔出去了,说去给他买点水果,补充维生素。杨嘉树靠在床头上看了会儿手机,忽然间,心里产生一种奇怪的直觉,他抬起头,盯着病房那扇掉漆的木门发呆。
过了一会儿,门被推开,顾琢成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只果篮。
杨嘉树瞪大双眼,彻底愣住了。
第3章
顾琢成一进门就看到了杨嘉树,不过这个杨嘉树跟他印象里的杨嘉树差了好多,完全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顾琢成走近了一点,站到杨嘉树床头,把果篮放到床头柜上,紧紧盯着杨嘉树的脸:“你瘦了。”
杨嘉树几乎从顾琢成进门的一瞬间就开始保持呆滞状态,直到顾琢成走近,他才揉了揉眼睛,不敢置信地惊呼:“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顾琢成在杨嘉树的病床上坐下,期间视线一直停在杨嘉树的脸上,他看见杨嘉树的脸像是被高原上的阳光烤干水分似的,变得干巴巴、又粗又红,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两年前刚和杨嘉树分别时、杨嘉树的样子:
那时候杨嘉树刚满30,但是完全看不出他已是而立之年,还和年轻时一样白嫩。是的,“白嫩”。顾琢成的语文成绩一般,想不出什么高级的词汇形容杨嘉树,但是杨嘉树小时候(指20岁)就很水灵,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脸也白,胖的时候脸颊会像仓鼠一样鼓起来,很可爱。如果顾琢成有弟弟,大概就是像杨嘉树这样子。
两年过去了,杨嘉树从“弟弟”变成了“叔叔”,顾琢成有点不太能接受。而且他瘦了好多,白t恤下明显能看到突出来的锁骨、肩胛骨,更别说瘦得凹下去的脸颊了。
“你这两年都在虐待自己吗?”顾琢成说,眉头深深地皱起来。
“……”杨嘉树张了张嘴,还没有从“顾琢成忽然出现”这个惊喜中回过神——不对,到底是惊喜,还是惊吓呢。
小腿传来的疼痛把杨嘉树的理智唤醒了,他看着顾琢成的脸,张开嘴,梦游一样地说:“不是我虐待自己,是工作虐待我……你怎么过来的?坐飞机?”
“嗯。”顾琢成说。
从北京到若羌没有直飞航班,要从乌鲁木齐中转,飞行时间七个半小时,从楼兰机场开车到医院还要2个小时……
杨嘉树不知道自己此刻从心脏里弥漫出的情感应该叫什么,但他好像又回到某个令他感到熟悉的空间,那个地方狭小、憋闷——那是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子,他被关在里面,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出去,都只能看到顾琢成。
这一刻杨嘉树感到很沮丧,他明明把那个箱子砸碎了的,为什么,为什么它又出现了?
见杨嘉树在发呆,顾琢成伸出手,在他面前晃了晃:“怎么了?见到我太惊喜了吗。” ↑返回顶部↑
跟小刘聊了几句,大叔把早饭也买回来了,粥和玉米面馒头,一小盒萝卜丝榨菜。大叔顺便给隔床病人也买了一份,隔床没人陪护,大叔就问杨嘉树:“小兄弟,你手好好的,能自己吃饭不?能你就自己吃,我给他搭把手,”大叔指着隔壁床的老大哥,“你看他多可怜。”
“行。”杨嘉树说。
天一亮,这所医院忽然就忙碌起来,开始不停有大夫、护士、家属进进出出,这间病房有三个床位,旁边两个都是刚做完大手术的,这么看来杨嘉树反而是伤得最轻的。但是,就算这样他也要住院两个星期,一个月后拆石膏,这期间都不能下床运动。
太无聊了,杨嘉树开始给自己找事做,先是把能骚扰的朋友、同事都骚扰了一遍,其实这才是杨嘉树的性格,他喜欢热闹,有人陪着自己会开心很多,否则一个人就容易东想西想,心情不好。
下午的时候睡了几个小时,护工大叔也在一旁跟着打盹,中午吃饭的时候杨嘉树跟他聊了两句,大叔说自己没家人,这辈子没结婚也没生孩子,就是老家有个弟弟,弟弟一共生了五个孩子,夫妻俩养不过来,大叔就跟着一起养,“反正是俺弟的孩儿,跟俺的也没区别。”
杨嘉树听到他说过年的时候也没回家,在给人家新家刷墙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问他过年为什么不回家,大叔说:“没挣到钱,面上无光,回去给侄儿们的红包钱都没有,回去干啥。”
杨嘉树说:“那工头欠你们的钱没给你们?”
大叔叹了口气,说:“说是今年开年给,给到现在都没影儿,俺也不指望他了。”
“多少钱?”
“五万多。”
……
睡到下午五点,杨嘉树坐起来的时候感觉头有点晕,还有点轻微的耳鸣,缓了好久才缓过来。大叔出去了,说去给他买点水果,补充维生素。杨嘉树靠在床头上看了会儿手机,忽然间,心里产生一种奇怪的直觉,他抬起头,盯着病房那扇掉漆的木门发呆。
过了一会儿,门被推开,顾琢成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只果篮。
杨嘉树瞪大双眼,彻底愣住了。
第3章
顾琢成一进门就看到了杨嘉树,不过这个杨嘉树跟他印象里的杨嘉树差了好多,完全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顾琢成走近了一点,站到杨嘉树床头,把果篮放到床头柜上,紧紧盯着杨嘉树的脸:“你瘦了。”
杨嘉树几乎从顾琢成进门的一瞬间就开始保持呆滞状态,直到顾琢成走近,他才揉了揉眼睛,不敢置信地惊呼:“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顾琢成在杨嘉树的病床上坐下,期间视线一直停在杨嘉树的脸上,他看见杨嘉树的脸像是被高原上的阳光烤干水分似的,变得干巴巴、又粗又红,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两年前刚和杨嘉树分别时、杨嘉树的样子:
那时候杨嘉树刚满30,但是完全看不出他已是而立之年,还和年轻时一样白嫩。是的,“白嫩”。顾琢成的语文成绩一般,想不出什么高级的词汇形容杨嘉树,但是杨嘉树小时候(指20岁)就很水灵,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脸也白,胖的时候脸颊会像仓鼠一样鼓起来,很可爱。如果顾琢成有弟弟,大概就是像杨嘉树这样子。
两年过去了,杨嘉树从“弟弟”变成了“叔叔”,顾琢成有点不太能接受。而且他瘦了好多,白t恤下明显能看到突出来的锁骨、肩胛骨,更别说瘦得凹下去的脸颊了。
“你这两年都在虐待自己吗?”顾琢成说,眉头深深地皱起来。
“……”杨嘉树张了张嘴,还没有从“顾琢成忽然出现”这个惊喜中回过神——不对,到底是惊喜,还是惊吓呢。
小腿传来的疼痛把杨嘉树的理智唤醒了,他看着顾琢成的脸,张开嘴,梦游一样地说:“不是我虐待自己,是工作虐待我……你怎么过来的?坐飞机?”
“嗯。”顾琢成说。
从北京到若羌没有直飞航班,要从乌鲁木齐中转,飞行时间七个半小时,从楼兰机场开车到医院还要2个小时……
杨嘉树不知道自己此刻从心脏里弥漫出的情感应该叫什么,但他好像又回到某个令他感到熟悉的空间,那个地方狭小、憋闷——那是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子,他被关在里面,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出去,都只能看到顾琢成。
这一刻杨嘉树感到很沮丧,他明明把那个箱子砸碎了的,为什么,为什么它又出现了?
见杨嘉树在发呆,顾琢成伸出手,在他面前晃了晃:“怎么了?见到我太惊喜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