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2)
“退出群聊。”郎月慈笑了起来,“你也太会找形容词了。”
这一次,施也看到了郎月慈眼角的弧度,这也是两天来他展露出来的,第一个非社交性微笑。施也意识到郎月慈的问题不小,而且他也听得出来,刚才郎月慈那个提问,是一种寻求帮助的信号。但此时此刻,在还不足够了解的情况下,施也不会贸然提出郎月慈真正的问题。好在郎月慈还能被逗笑,他心里还有些东西能牵住他,帮他维持着正常的社交。
临近午饭时李隆和马博回到了市局。赶时间吃完午饭,大家就一起进入会议室进行案情分析。最先开口的是李隆,他和马博一起到了大安市,在当地同事的协助下,完整复现了杜君衡在案发前后的行动轨迹,并再次与杜君衡在当地的朋友孙勤学进行了谈话。
按照孙勤学的说法,在案发前一周,杜君衡主动联系了他,让他帮忙联系中医。因为孙勤学退休前是在当地的中医院工作,所以当即答应下来,还让杜君衡把王淑的病历发给他。孙勤学把王淑的病历拿给自己熟识的朋友看过,结论基本一致,王淑的病情基本已经是没有治疗意义,这个时候中医和西医唯一能做的就是缓解痛苦。杜君衡还是不甘心,说打算去找孙勤学面谈。可以说这场会面是杜君衡主动促成的。
见面之后杜君衡看上去悲伤憔悴,中午孙勤学陪着他跟医生朋友见面吃饭。孙勤学家里还有个九十多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不适合招待人,所以吃完午饭之后二人就找了个地方喝茶。期间孙勤学一直在劝杜君衡,杜君衡的情绪一直很低落。直到到了晚饭时间,杜君衡说饿了,于是二人去了一个小餐馆吃饭,也就是杜君衡和人发生冲突的地方。吃饭时杜君衡的情绪更加失落,说到王淑的病,甚至还伤心地哭了出来。
至于与陌生人的冲突,在孙勤学看来,是很意外的。孙勤学说自己认识的杜君衡是个特别礼貌克制的人,二人是高中同学,认识了大半辈子,他几乎就没见过杜君衡跟别人红过脸,更别说当街争吵。当时有人走进餐馆坐在了杜君衡身后的位置,可能是因为冬天穿得多,餐厅桌子之间的间距又小,对方挤到了杜君衡,杜君衡当时就拍案而起,骂人家不长眼。
“可能?”施也抓住了李隆转述中用的词汇。
李隆点头:“对。孙勤学原话用的就是‘可能’。我也向他求证过,他说他坐在杜君衡对面,从他的角度,他没看到杜君衡被撞到。而且对方被骂了之后也是一脸莫名其妙,还说了一句‘我根本就没碰到你’。这句话在监控中也有所体现。”
“孙勤学对这件事有什么表示吗?”施也追问。
李隆回答说:“他当时的语气很委婉,但以我的经验来分析,他其实是知道杜君衡不占理。只是冲突发生的当下,他选择了朋友,而不是事实。询问过程我录像了,施教授您一会儿可以看。”
“好。你继续说。”施也点头。
“冲突发生之后,孙勤学和店员都来劝架,店员还给另一桌的客人换了位置。之后,按照孙勤学的说法是,杜君衡可能也觉得丢脸,很快就结账离开了。”李隆低头又看了下自己的笔记本,找到重点之后接着说道,“孙勤学在这里说,他当时对杜君衡说了一句诸如‘你今天这是怎么了’类似的问话。具体可能措辞有误差,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然后杜君衡说他老婆都要死了,就不允许他难过一会儿吗。孙勤学说没见过杜君衡这样的状态,很担心他,所以陪着他回了招待所,俩人后来在招待所点了烤串外卖,这个时候杜君衡的情绪应该是稳定了不少,俩人吃完之后孙勤学说自己可能血压高了,当时感觉晕乎乎的不舒服。杜君衡就让他别折腾了,在招待所睡一宿。他就同意了。我和小马后来又去了医院和孙勤学的家,确认他确实有高血压史。”
施也说:“我记得当地传回来的第一份笔录里表明,杜君衡和孙勤学当晚只点了烤串但是没点酒。而且孙勤学自己也承认当晚二人滴酒未沾?”
“是的。”李隆点头,“孙勤学确诊高血压之后就戒了酒,杜君衡更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很少喝酒,所以一起吃饭不喝酒对他们来说是正常的。” ↑返回顶部↑
这一次,施也看到了郎月慈眼角的弧度,这也是两天来他展露出来的,第一个非社交性微笑。施也意识到郎月慈的问题不小,而且他也听得出来,刚才郎月慈那个提问,是一种寻求帮助的信号。但此时此刻,在还不足够了解的情况下,施也不会贸然提出郎月慈真正的问题。好在郎月慈还能被逗笑,他心里还有些东西能牵住他,帮他维持着正常的社交。
临近午饭时李隆和马博回到了市局。赶时间吃完午饭,大家就一起进入会议室进行案情分析。最先开口的是李隆,他和马博一起到了大安市,在当地同事的协助下,完整复现了杜君衡在案发前后的行动轨迹,并再次与杜君衡在当地的朋友孙勤学进行了谈话。
按照孙勤学的说法,在案发前一周,杜君衡主动联系了他,让他帮忙联系中医。因为孙勤学退休前是在当地的中医院工作,所以当即答应下来,还让杜君衡把王淑的病历发给他。孙勤学把王淑的病历拿给自己熟识的朋友看过,结论基本一致,王淑的病情基本已经是没有治疗意义,这个时候中医和西医唯一能做的就是缓解痛苦。杜君衡还是不甘心,说打算去找孙勤学面谈。可以说这场会面是杜君衡主动促成的。
见面之后杜君衡看上去悲伤憔悴,中午孙勤学陪着他跟医生朋友见面吃饭。孙勤学家里还有个九十多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不适合招待人,所以吃完午饭之后二人就找了个地方喝茶。期间孙勤学一直在劝杜君衡,杜君衡的情绪一直很低落。直到到了晚饭时间,杜君衡说饿了,于是二人去了一个小餐馆吃饭,也就是杜君衡和人发生冲突的地方。吃饭时杜君衡的情绪更加失落,说到王淑的病,甚至还伤心地哭了出来。
至于与陌生人的冲突,在孙勤学看来,是很意外的。孙勤学说自己认识的杜君衡是个特别礼貌克制的人,二人是高中同学,认识了大半辈子,他几乎就没见过杜君衡跟别人红过脸,更别说当街争吵。当时有人走进餐馆坐在了杜君衡身后的位置,可能是因为冬天穿得多,餐厅桌子之间的间距又小,对方挤到了杜君衡,杜君衡当时就拍案而起,骂人家不长眼。
“可能?”施也抓住了李隆转述中用的词汇。
李隆点头:“对。孙勤学原话用的就是‘可能’。我也向他求证过,他说他坐在杜君衡对面,从他的角度,他没看到杜君衡被撞到。而且对方被骂了之后也是一脸莫名其妙,还说了一句‘我根本就没碰到你’。这句话在监控中也有所体现。”
“孙勤学对这件事有什么表示吗?”施也追问。
李隆回答说:“他当时的语气很委婉,但以我的经验来分析,他其实是知道杜君衡不占理。只是冲突发生的当下,他选择了朋友,而不是事实。询问过程我录像了,施教授您一会儿可以看。”
“好。你继续说。”施也点头。
“冲突发生之后,孙勤学和店员都来劝架,店员还给另一桌的客人换了位置。之后,按照孙勤学的说法是,杜君衡可能也觉得丢脸,很快就结账离开了。”李隆低头又看了下自己的笔记本,找到重点之后接着说道,“孙勤学在这里说,他当时对杜君衡说了一句诸如‘你今天这是怎么了’类似的问话。具体可能措辞有误差,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然后杜君衡说他老婆都要死了,就不允许他难过一会儿吗。孙勤学说没见过杜君衡这样的状态,很担心他,所以陪着他回了招待所,俩人后来在招待所点了烤串外卖,这个时候杜君衡的情绪应该是稳定了不少,俩人吃完之后孙勤学说自己可能血压高了,当时感觉晕乎乎的不舒服。杜君衡就让他别折腾了,在招待所睡一宿。他就同意了。我和小马后来又去了医院和孙勤学的家,确认他确实有高血压史。”
施也说:“我记得当地传回来的第一份笔录里表明,杜君衡和孙勤学当晚只点了烤串但是没点酒。而且孙勤学自己也承认当晚二人滴酒未沾?”
“是的。”李隆点头,“孙勤学确诊高血压之后就戒了酒,杜君衡更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很少喝酒,所以一起吃饭不喝酒对他们来说是正常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