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娱乐圈一点万人迷震撼! 第191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冠乌纱描金曲脚帽,脚蹬红扇面黑下椿靴,朱红色的官服在他的步履之间翻飞。
  还没看到脸,就已觉得是“翩翩公子、绝世无双”。
  镜头从他的衣摆慢慢上推,露出一张白净无须、面若好女的贵公子面孔来。
  他唇边噙着笑,可眼神却是不似常人一般的冷酷——
  这不是入宫的祝真,还能是谁?
  鸡皮疙瘩简直掉了一地!
  演这个的时候,舒明十八岁?十九岁?
  如此矛盾而截然相反的角色,已能被他饰演的自然而融洽。
  当初那个“打马游街琼林宴”的少年,现竟如毒蛇一般阴冷冷,可并没有什么人觉得割裂。
  也许是他精心雕琢过的步态——祝真并未真正同化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低贱奴仆,他在厂卫机构待得还不够久,他还会流露出过往的痕迹,走世家公子特有的四方步。
  也许是他永远挺直的脊背——祝真好似永远不会弯腰一般,即便跪下去,还是像他15岁一般直挺挺的。
  让人很自然地接受这个事实,接受祝真就是变成这样了,而不是割裂到真换了一个人。
  这是极要求演员功底的!
  舒明做到了。
  有人看完后发了长文分析:
  【即便四年之前,舒明的演技还能看得出有稚嫩的痕迹。如果非要仔细较真的话不可,的确也要承认,和现在日臻成熟的《远渡》比起来,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可舒明的情感足够投入,足够浓烈。
  他演前期的祝真,是发自内心为这个角色感到骄傲。
  他演后期的祝真,能体会角色的痛苦,能说服自己接受角色的逻辑,能为这个角色,绞尽脑汁地去设计不同的细节。
  而不是带着鄙夷和不屑,去对待这个向来在史书上不那么光彩的名字。
  这是许多演员的通病,演一个反派,比观众先一步讨厌角色,这怎么能做到融入角色呢?
  因此,我们们常常会认为演员的信念感非常重要。这种对角色的认同,真真正正地撑起了角色的骨架。
  祝真换了官服出场后的那一刻,我就跟身边人讲,这个角色活了——在电影开始前,我们都猜测,舒明会套一个业内常规的壳子,用最常规的方法来处理一个太监的形象:尖细着嗓子,弯腰佝偻,阿谀奉承……这是最简单,最不容易出错的,不是么?
  可他没有。
  舒明一贯是个动脑子的演员,他理解祝真,明白祝真残存的傲骨,明白他的一切过去,花了极大的心血去设计了这个形象。
  因他的用心用情,祝真,便得以在荧幕上短暂而永恒地活过来了。
  其余的小瑕疵,不过是细枝末节,是不必过多追究的。我们是如此心甘情愿地包容他,欣赏他,期待他之后带来更佳的荧幕形象。
  所以舒明即便稚嫩也显得自然,不足也显得可爱。
  在首映礼之上,据同剧组演员所说,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舒明都没有办法从角色当中走出来。
  我想,他一定把自己最真挚的情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角色,才造就了我们面前这么活灵活现的祝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