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2 / 3)
双方辩论着实激烈,李斯是基于过往的经验来推断严法才能管理天下,而韩非以人性的思考方式推断天下人需要得到喘息,才能止住战乱。
一个过去的正确,一个未来的未知,一时之间的确让人难以抉择。
但所有人都看出韩太傅显然站了上风了。
何况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过去正确的并不代表未来依旧正确。
赵元溪明白他们不想变法是担心有太多的未知,她转头看向嬴政,把问题抛给了他,“我听韩太傅和李廷尉所言,皆有些道理,皇帝觉得如何?”
既然是他把这场局给攒出来的,那也该是他来做决断的时候了。
嬴政敛眉,故作沉思状,良久之后缓缓开口,“秦律是我秦国的根本,不可轻易动摇。”
原本感觉到败势的保守派当即眼前一亮,陛下果然还是站在他们这边吗?
“但凡事也当与时俱进,不可因守旧而固步不前,两位爱卿如今皆只是推断。”
“既然如此那便让事实来告诉我们结果,以邯郸郡为例,施以新法,若郡内乱事频生,那便是廷尉胜出,秦律不做改变,可若郡内治下太平,那便将新法全国推广。”
第343章 准备大考
之所以选在邯郸,一是因为邯郸同秦国之间国仇颇重,治下人员复杂,更能证明新秦律的可用性;二是邯郸地处中原腹地,若成功可为天下表率,若失败秦国也可以快速集结力量消灭乱党。
赵元溪怀疑嬴政早就想好了对策,今日这一出,若是她没出现,也早晚会在朝堂上演。
皇帝如此决定,所有人都知道他这就是站在韩非这边了。
李斯还欲再说些什么,可对上皇帝的眼神,他只得颓然地坐了回去。
“如此,众卿可还有异议?”
“陛下圣明!”
“臣等无议。”
……
新的秦律废除了大部分的肉刑,如劓(割鼻子)、刖(砍脚)、刵(割耳朵),放宽了商业管制,鼓励百姓进行商贸活动;增加了对于鳏寡孤独废疾者的体恤,免去了他们的赋税和徭役;同时还废除了乡里间的连坐制度,而是选择给举报的人予以褒奖……
对区域地方进行试点,的确是个好办法,秦国如今太大,推行新的秦律的确会造成上下动荡,这既是在给秦国官吏准备的时间,也是在给天下人准备的时间。
嬴政又看向李斯,“邯郸城施行新法,此事还需要廷尉和太傅多费心。”
韩非低着头,拱手回答,“臣领命。”
李斯心中愤愤,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点头答应,“诺,臣自当尽力。”
此事暂且就这么定下了。
人群散去,留下来的几人大眼瞪小眼。
韩非也准备退下,李斯紧随其后地离开,两人一前一后地走出大殿,张良正要跟着韩非一起走,却被宫人给拦下。
“陛下?”
嬴政淡淡道:“今日你也不算是赢了,但也没输,三个月后,咸阳会举行一次大考,若你能夺得前三,朕便让你官复原职。”
张良愣了愣,反应过来,“陛下能宽恕罪臣,罪臣感激不尽,非臣有懈怠之心,而是臣自认为自己为国育才比入朝为仕,于秦国更有益处。” ↑返回顶部↑
一个过去的正确,一个未来的未知,一时之间的确让人难以抉择。
但所有人都看出韩太傅显然站了上风了。
何况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过去正确的并不代表未来依旧正确。
赵元溪明白他们不想变法是担心有太多的未知,她转头看向嬴政,把问题抛给了他,“我听韩太傅和李廷尉所言,皆有些道理,皇帝觉得如何?”
既然是他把这场局给攒出来的,那也该是他来做决断的时候了。
嬴政敛眉,故作沉思状,良久之后缓缓开口,“秦律是我秦国的根本,不可轻易动摇。”
原本感觉到败势的保守派当即眼前一亮,陛下果然还是站在他们这边吗?
“但凡事也当与时俱进,不可因守旧而固步不前,两位爱卿如今皆只是推断。”
“既然如此那便让事实来告诉我们结果,以邯郸郡为例,施以新法,若郡内乱事频生,那便是廷尉胜出,秦律不做改变,可若郡内治下太平,那便将新法全国推广。”
第343章 准备大考
之所以选在邯郸,一是因为邯郸同秦国之间国仇颇重,治下人员复杂,更能证明新秦律的可用性;二是邯郸地处中原腹地,若成功可为天下表率,若失败秦国也可以快速集结力量消灭乱党。
赵元溪怀疑嬴政早就想好了对策,今日这一出,若是她没出现,也早晚会在朝堂上演。
皇帝如此决定,所有人都知道他这就是站在韩非这边了。
李斯还欲再说些什么,可对上皇帝的眼神,他只得颓然地坐了回去。
“如此,众卿可还有异议?”
“陛下圣明!”
“臣等无议。”
……
新的秦律废除了大部分的肉刑,如劓(割鼻子)、刖(砍脚)、刵(割耳朵),放宽了商业管制,鼓励百姓进行商贸活动;增加了对于鳏寡孤独废疾者的体恤,免去了他们的赋税和徭役;同时还废除了乡里间的连坐制度,而是选择给举报的人予以褒奖……
对区域地方进行试点,的确是个好办法,秦国如今太大,推行新的秦律的确会造成上下动荡,这既是在给秦国官吏准备的时间,也是在给天下人准备的时间。
嬴政又看向李斯,“邯郸城施行新法,此事还需要廷尉和太傅多费心。”
韩非低着头,拱手回答,“臣领命。”
李斯心中愤愤,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点头答应,“诺,臣自当尽力。”
此事暂且就这么定下了。
人群散去,留下来的几人大眼瞪小眼。
韩非也准备退下,李斯紧随其后地离开,两人一前一后地走出大殿,张良正要跟着韩非一起走,却被宫人给拦下。
“陛下?”
嬴政淡淡道:“今日你也不算是赢了,但也没输,三个月后,咸阳会举行一次大考,若你能夺得前三,朕便让你官复原职。”
张良愣了愣,反应过来,“陛下能宽恕罪臣,罪臣感激不尽,非臣有懈怠之心,而是臣自认为自己为国育才比入朝为仕,于秦国更有益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