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要他生便生,要他死便死(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是不怕,则须诛身了。”
  良臣首先解答了田尔耕的疑惑,人犯不怕死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往死里办就是。
  你不怕死,我便成全你。
  所谓咱家要你六点死,多活一秒算我输。
  不知天性如此,还是历史必然,良臣现在有点像武周时期的酷吏来俊臣转变了。
  单从前和今日所为,套他个枉法阉寺都是轻的。
  然,良臣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错的,屁股决定脑袋。
  如赵盛杰这种有后台也有钱的富人,走大明体制内的法司途径,纵真是无恶不赦之辈,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说白了,大明律是治无权无势百姓的,对于官商这种人而言,大多时候是无效的。
  除非太祖复生。
  二叔为什么要在天启年间兴起大狱,粗暴对待东林党人呢,原因就在于不这么做不行。
  东林势力实在是强大,强大到即便二叔宰了那么多东林骨干,可崇祯一上台,东林党便死灰复燃,反攻倒算了。
  究其根本,还是官商二字。
  亦或士绅一体。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以二叔为首的阉党要改革,要振兴,要弄钱,唯一的下手对象只能是庞大的士绅官商集团。
  没办法,谁让国家的财富都集中在他们手中呢。
  打土豪,分田地这六个字,造反不二口决,治国同样如此。
  区别在于造反的烈度高,彻底推翻,死人无数。
  治国则须温和,缓缓图之,不死人或少死人而矣。
  毕竟,财富的聚敛过程,往往都是极其阴暗的。
  白手起家,勤劳致富的那些富人,只是那顶层阶级少之又少的一部分。
  大明朝的士绅集团,则是连那一小部分都没有。
  叫嚷着要百姓在家饿死,不要出来给朝廷捣蛋的可不是宫里的太监,而是这庞大士绅集团的精英辈,理学大师,文坛宗师们。
  偏这些人又占据了上上下下几乎每一个体制内的岗位,以少数对多数,在此情形下,要想大刀阔斧改革,不兴大狱,不动大刑,能行么。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不流血是没有商量的。
  不行霹雳手段是见不了菩萨心肠的。
  阉党所为,不过是封建体制内的一次大胆革命。
  是内廷对外朝积累的不满一次总爆发而矣。
  内廷为什么对外朝不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