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85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按照业内人士的预估,《苹果日报》《东方日报》等竞争对手的销量这一波最好的结果也是腰斩,甚至有可能只剩两到三成。
  其它定位、风格不太相同的报纸受到的影响则要小一些,少则一两成、多则两三成也是有的。
  而《天天日报》的销量有望突破100万份。
  在一座人口600万的城市,创下100万份销量是个什么概念?这几乎相当于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电视台才能有的媒体覆盖能力。
  尽管《天天日报》的免费策略才实施了不到十天,但行业内的有识之土却已经预料到了它未来恐怖的影响力。
  这些人也看出了明报企业「免费战略」的精明之处。
  定位低端的《天天日报》在过去这几年里业绩逐年下降,对集团的财务责献非常有限。
  根据98年3月份的财报显示,《天天日报》在过去一年的净利润仅为3572万港元,这样的盈利规模对于一份日销十三四万份的报纸而言,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明报企业的采编、印刷质量向来要求比较高,成本突出,另一方面则是《东方日报》和《苹果日报》这两大竞争对手的挤压。
  现在直接宣布免费,利润损失并不大,真正需要承受的是免费赠送报章带来的亏损。
  哪怕是降低印刷质量和版面数量,明报企业一年恐怕也要承担5个亿以上的亏损。
  这可是5个亿啊!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天天日报》真的能达到百万级的销量,那么它的广告营收也必将创造一个新纪录。
  具体有多少,谁也说不好,因为香江的报业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这种状况。
  但大家可以可以参考东方报业集团的业绩,因其旗下报刊定位与《天天日报》相近,
  《太阳马经》《东方日报》《东周刊》等刊物销量合计超150万份。
  1997年东方报业集团的营业额为18.65亿港元,其中广告营收占比38%,也就是7亿港元。
  所以理论上来说《天天日报》实施免费策略后,是有可能依靠广告营收回本甚至是创收的,但这毕竟是理论上的情况。
  要想拉升广告营收规模,首先得烧钱,一年下来5个亿,香江报业没有哪个老板有这种魄力!
  否则95年的报业减价大战,大家也不会适可而止了。
  明报企业这一招可以说是把几家竞争对手给逼到死胡同上了,也难怪他们跳脚。
  柴湾,明报工业中心。
  自1992年算起,明报企业搬到这里已经有6年时间,6年时间里明报企业的员工数量增加了40%,其中有大半是过去2年增加的,都是亚太新闻网的员工。
  明报企业内部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这家从成立起就一直亏损,豪不起眼的小公司,竟然在最近两年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异军突起。
  并于今年成功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达到25亿美元,比明报企业这个母公司也不湟多让。
  新的一周,陶玉书来到明报工业中心听取工作汇报,她关注的重点自然是《天天日报》的销量情况。
  62万份!
  免费政策执行到第二周,《天天日报》的销量依旧在狂飙突进中,目前没有看到丝毫减缓的势头。
  陶玉书对此非常满意,关注了几家竞争对手的销量影响后,她又询问起《天天日报》
  的免费对集团旗下几份报刊的影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