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过了大约三分钟,徐圣昭停止了动作。施也看了一下张尚翔手机上的计数器,而后问道:“你平时会自己做饭吗?”
  “偶尔。”徐圣昭回答,“我平时在家做好几道菜都不累,今天这……是不是我太紧张了?”
  “不是你的问题。”施也指了下台面,说,“是这台面太高了。你有……一米七?”
  “没有,我一米六五。”徐圣昭回答。
  施也:“死者比你矮7厘米,这个台面对你来说都高,对死者来说就更高了。所以,这个家里还有别人常住,而且负责做饭。”
  “啊?橱柜高度不是固定的吗?”张尚翔疑惑。
  施也回答:“很多年前的整体橱柜确实是,不过现在的都可以定制。一般高度范围是身高的一半加5厘米。有能力做高低台的话,炒菜区还会更低一些。他家的橱柜台面和柜体用的板材以及颜色款式并不算太老,目测在十年左右。十年前已经有定制家具,这个高度明显就是定制的。”
  徐圣昭说:“哦对!我家做橱柜的时候设计师就问了我们家谁做饭,说要按照身高来定做。我跟我妈一样高,所以我在家做饭时候不觉得累。这个确实太高了。这得……这得一米八以上的人用着才舒服吧?”
  “反正死者肯定不舒服。”施也接着说,“还有吊柜的高度。以死者的身高,她用着肯定不顺手。所以你们看,厨房里所有常用的东西全都收在地柜里,上面放的是不常用的锅和厨具。”
  “还真是。”徐圣昭连连点头。
  第9章
  施也接着走到橱柜旁蹲下来,从最角落的橱柜里拽出一个盒子。
  “这是什么?”张尚翔很快凑了上来。
  施也打开盒子,里面放着的是一套全新的,非常精致的餐具。施也抬头看向郎月慈,问道:“这个之前有人留意过吗?”
  郎月慈摇头:“案卷里没有显示。”
  “应该是没有。”徐圣昭也说,“这几次勘查现场我都跟着,这个他们肯定是看过,但没有当做物证,就是拍个照固定位置,然后粗略看一遍。施教授,这个有问题吗?”
  “首先通过刚才的整体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推断,这个厨房的物品摆放有一定的逻辑性。通过家里的陈设也可以看出,死者在生活中是有条理的。刚才我们说了,地柜里摆放的都是食品类和常用工具,而其他餐具厨具都在顶柜里。作为一个有条理的,在收纳物品时有自己逻辑的人,在收纳这套全新的餐具时,她的首选并不应该是地柜。”
  张尚翔抬起头看了看,说:“顶柜上还有空余位置,所以并不是上面没地方了所以放在下面。”
  “没错,观察很仔细。”施也对张尚翔表达了赞许。
  “会不会是之前放的然后忘记了?”徐圣昭提出疑问。
  一直没出声的郎月慈突然说道:“不像。这上面没土。”
  “不仅没落土,还干净得像是反复擦拭过的。”施也站了起来,“这个拿回去让痕检看看能不能提取到有效指纹。”
  张尚翔疑惑:“这能提取到陌生指纹?”
  “就算不是陌生指纹也有用。如果有死者指纹,证明这东西很有可能对死者有意义。那么这套瓷器的生产地、购买地和购买时间以及购买者都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郎月慈说。
  “你们郎哥说的没错。”施也接着说,“房子这个意象在心理学中很常见,心理治疗中有不少以画房子画布局来分析心理状况的。荣格也说过,他自己梦中的房子是他精神的意象。从现实层面来讲,人居住在房间内,与陈设产生交互;从精神层面来说,屋内的陈设在某种程度上隐藏着人的潜意识投射。人住在房子里,人的意识、精神和性格也投射在房间的细节之中。这也是即便死者居所在不是案发现场,也会被作为关联现场进行调查的原因。用更简单好理解的话说,就是生活痕迹透露人的偏好。”
  徐圣昭和张尚翔都连连点头。
  “人栖息在房间里,精神和心灵栖息在人体中。在这种映射和栖息的关系中,房间中的物体除了其生活上的实用功能以外,还同时承载着人的记忆和精神。有些东西可以随手扔掉,但有些东西却能在身边留上十多年,就是因为它们承载的记忆和精神对人来说有轻重。如果一个摆件,被安放在相对容易触碰到的地方,并且上面没有积灰,这意味着什么?”施也看向二人,以眼神询问。
  “可能是经常把玩,或者是非常珍视,连落土都不愿意。”张尚翔回答。
  “没错,不忍蒙尘。”施也道,“说回餐具。这套餐具明显不是收藏品,也不是艺术品,它有价格,但不具备通俗意义上的价值。这样一套具备可替代性的实用餐具却明显被放在了‘不忍蒙尘’这样的地位,证明它在死者的精神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它被放在了厨房的角落,而不是摆在外面时时能看到,像是遗忘一样,这就是另一种投射。”
  郎月慈轻声说:“逃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