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微笑似乎并不是因为痛苦或恐惧,而是一种释然和满足,她的双眼紧闭,仿佛在享受着最后的宁静。
  少女的手机屏幕停留在最后的拍照界面,她在生命的尽头,拍下了人生的最后一张照片:月光穿过雾气,照在浸透血的枯叶上,像撒了一地破碎的星星。
  第288章 陈雨婷
  技术科根据林凌提供的账号,定位系统在群聊断线前捕捉到了最后坐标——城北小树林东侧第三片区。
  只可惜的是,当众人赶到现场的时候,看到的只有小姑娘的尸体。
  她的身体还带着余温,但就连那一点温度,现在也逐渐扩散在黑夜之中。
  当法医掀开覆盖陈雨婷遗体的白布时,林凌注意到她手腕上的伤口边缘异常整齐,并且有许多陈旧性的伤口。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寻短见了。
  在小姑娘身边的枯叶堆里散落着半管抗抑郁药物,药瓶标签上印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瓶身还留着牙印,显然曾被用力咀嚼过。
  看来,她也曾经抗争过,只不过,还是难以抵抗情绪恶魔的侵蚀。
  它一点一点吃掉了小姑娘所有的希望,最后,也吃掉了小女孩的灵魂。
  通过指纹比对与失踪人口档案交叉检索,女孩的身份在三小时后确认:陈雨婷,22岁,某二本院校应届毕业生。
  她的出租屋位于新隆公寓17楼,与便利店员工李长玲的住所仅隔两栋楼。
  陈雨婷的母亲在辨认遗体时当场昏厥,醒来后反复抚摸女儿手腕上的伤痕:“她昨天还说找到工作了,怎么会……”
  随后,警方调查了陈雨婷生前所住的出租屋,在女孩的枕头下发现一张揉皱的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妈,对不起,我没能成为你的星星。
  这行字被泪水晕染过,笔痕深深嵌入纸背。
  此外,在女孩的床头柜发现一本带锁的日记,塑料封皮上用荧光笔写着“给未来的自己”,而内页最后一篇日记停在三天前:
  第37次面试失败,hr说我的简历像废纸……妈妈又打电话问工资多少,我说在实习月薪四千,挂了电话就吐了,吃药吃得我很难受,身体发胖,食欲不振,呕吐,掉发……镜子里的人好陌生,眼睛里没有光了,我记得群主说过,星星不该困在泥里,现在的我,就像是沉入泥潭的星星。
  日记里,满是陈雨婷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生活的绝望。
  更深的调查揭开了残酷的真相:原来,陈雨婷曾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却在大三时因家庭变故辍学,父亲生意失败欠下巨额债务,母亲将所有期望压在她身上。
  她的求职记录显示,半年内投递了217份简历,收到的唯一回复是某公司的羞辱性拒信:你这样的学历,连给我们擦桌子都不配。"
  而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求职平台上被恶意泄露的个人信息——她的照片被p成“老赖之女”张贴在各大论坛,评论区充斥着“滚出这座城市”的谩骂,从那时候开始,她便患上了抑郁症,开始有了轻生的念头。
  日记,记录下了她生活的点点滴滴。
  最开始,她还会吃药治疗,对抗抑郁情绪,但是发病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一次次伤害自己。
  而吃药产生的副作用,更是让她身心饱受折磨,她一点一点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开始认为自己的到来纯粹是为了受苦。
  在那之后,她和林凌一样,被“倾听者”拉入了一个□□聊天群,在群里认识了许多对生活充满了绝望的人,她开始认为自己找到了知音,找到了朋友。
  原以为是同病相怜,哪知道日久天长之后,群里那些轻生的言论,也逐渐感染了她的思想,动摇了她求生的意志。
  她开始生出了侥幸心理,认为另一个世界充满了平静,如果能去到另一个世界,或许就没有抑郁症的折磨了……
  虽然,李雨婷是患上抑郁症而自杀身亡的,但是这个聊天群的确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尤其是群里煽动性的言论,更会让无法分辨是非的年轻人上当受骗。
  根据林凌提供的资料,专案组开始着手调查这奇怪的聊天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