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1 / 3)
姜海棠几个人则是大部分时间都需要跟着团队在生产线旁穿梭。
D国专家在现场进行调试讲解,她快速阅读设备上的标识和随机资料,并实时将关键信息精准地翻译、解释给陈老、李工、张工、云工几个人听,并参与技术讨论和记录。
汗水很快湿透了她的后背,额前的碎发也粘在了皮肤上。
但她始终全神贯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
她的翻译不仅准确,常常还能结合自己在西北的技术实践,提出更贴合国内实际的理解和建议,让几位工程师和厂方技术人员都获益匪浅。
她这样的工作态度,几位男同志都觉得敬佩。
几个人私下里说着,难怪人家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成就,光是这份努力,就是别人所不能达到的。
几个人的工作态度比起之前,也更加认真了起来。
第323章 长脸了
花城化纤厂的车间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闷热潮湿,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姜海棠穿着厚实的工作服,汗水早已浸透后背,但她仿佛毫无察觉,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庞大的进口设备和复杂的图纸资料中。
姜海棠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只要有休息间隙,也会去招待所里看看小橙子,偶尔小何也会带着小橙子在外面等着姜海棠。
李兴海喝水休息的时候,看着抱着孩子的姜海棠,忍不住对旁边的张建国说:“说实话,以前真没想到,女同志能干这么专业的活儿,还能干得这么好……”
“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努力,除了更加认真努力,我们还能怎么样?”云志浩正好听到了他这个话,忍不住插嘴。
张建国深有同感:“是啊,姜工这外语水平和技术理解力,没得说。咱们以前是有点狭隘了。”
陈老也正在休息,听着他们的对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果然,带着姜海棠来,是完全合适的,也让这几个都知道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几天下来,姜海棠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难以企及的外语优势,彻底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她不是那个“带着孩子的女同志”,而是技术交流小组里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员。
经过了几天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他们正式投入到此次的核心工作中。
巨大的厂房里,崭新的进口设备正在安装调试,机器轰鸣,温度也高。
姜海棠的任务极其繁重,她需要紧跟厂方D国专家的讲解,同时也要快速阅读设备上密密麻麻的德文标识和厚厚的说明书。
D国专家霍夫曼先生是个严谨甚至有些刻板的老头,语速很快,带着浓重的口音。
厂里配备的翻译是个年轻姑娘,对很多专业术语把握得并不精准。
这样就会让大家对关键信息的立即出现偏差,姜海棠必须要高度集中,才能实时将关键信息翻译、解释给并不熟悉D国语言的李工、张工、云工听。
高温和噪音让人头晕脑胀,但姜海棠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
她的翻译不仅准确,还能结合自己的技术背景进行阐释。
霍夫曼先生指着控制面板上的一个参数,激动地比划着。
年轻翻译有些紧张,磕磕巴巴地说:“他说……这个数值不对……不是这样设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