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3 / 3)
李兴海私下里找到了小赵,对小赵说:“回头你跟厂里说说,看能不能每天给姜工她们那屋多供应点开水,孩子泡奶粉、烫奶瓶都需要,比我们的需求量大多了。”
小赵惊讶地看着李工,没想到这个之前意见最大的人,现在居然主动关心起这些琐事,连忙点头应下。
小赵随后将李兴海的话说给姜海棠听的时候,姜海棠还挺意外的。
对于李兴海,她早就看出来,这个人对他是有些成见的,没想到,还能如此细心的关注到自己这边。
姜海棠将李兴海的善意记在了心里,别的做不了,她也只能在工作中更加认真地翻译和解释给其他几个人,尽量帮着其他几个人更多地掌握新知识。
姜海棠更加用心地将笔记整理成文,翻译更详细的设备手册,还要准备第二天交流的提纲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分享。
然而,他们工作上的挑战远不止这些。
在调试一套关键的牵伸辊系统时,无论怎么调整,产品的均匀度总是达不到设计标准。
霍夫曼先生也皱紧了眉头,反复检查机械部分,认为安装没有问题。
姜海棠却没有轻易放弃。她拿着高倍放大镜,一寸寸地检查辊面,又反复比对德文图纸和中文翻译稿。终于,她发现了一个问题。
“陈老,你们看这里,”她指着图纸上一处细微的标注,“原版这里标注的是‘……我怀疑,国内加工的这套辊子,可能只做了表面硬化处理,没有达到深度淬火的要求,导致刚性不足,在高速运转下产生了微变形!”
姜海棠也是深思熟虑之后,才得出这个结论的。
这个发现石破天惊!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有几个人觉得,这只是姜海棠的猜测,应该不会是这样的原因。
众人开始争执起来。
万厂长听了众人的争论之后,决定相信姜海棠。
他安排厂里的技术人员立刻去核查加工记录。
半个小时后,核查结果出来,果然和姜海棠猜测的一样!
由于翻译的疏漏,加工厂只做了表面渗氮处理,硬度虽然接近,但抗变形能力远不如深度淬火。
问题根源找到了!
厂方又是后怕又是感激。
尤其是刚才反对姜海棠的几个技术人员,更是羞愧不已。
↑返回顶部↑
小赵惊讶地看着李工,没想到这个之前意见最大的人,现在居然主动关心起这些琐事,连忙点头应下。
小赵随后将李兴海的话说给姜海棠听的时候,姜海棠还挺意外的。
对于李兴海,她早就看出来,这个人对他是有些成见的,没想到,还能如此细心的关注到自己这边。
姜海棠将李兴海的善意记在了心里,别的做不了,她也只能在工作中更加认真地翻译和解释给其他几个人,尽量帮着其他几个人更多地掌握新知识。
姜海棠更加用心地将笔记整理成文,翻译更详细的设备手册,还要准备第二天交流的提纲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分享。
然而,他们工作上的挑战远不止这些。
在调试一套关键的牵伸辊系统时,无论怎么调整,产品的均匀度总是达不到设计标准。
霍夫曼先生也皱紧了眉头,反复检查机械部分,认为安装没有问题。
姜海棠却没有轻易放弃。她拿着高倍放大镜,一寸寸地检查辊面,又反复比对德文图纸和中文翻译稿。终于,她发现了一个问题。
“陈老,你们看这里,”她指着图纸上一处细微的标注,“原版这里标注的是‘……我怀疑,国内加工的这套辊子,可能只做了表面硬化处理,没有达到深度淬火的要求,导致刚性不足,在高速运转下产生了微变形!”
姜海棠也是深思熟虑之后,才得出这个结论的。
这个发现石破天惊!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有几个人觉得,这只是姜海棠的猜测,应该不会是这样的原因。
众人开始争执起来。
万厂长听了众人的争论之后,决定相信姜海棠。
他安排厂里的技术人员立刻去核查加工记录。
半个小时后,核查结果出来,果然和姜海棠猜测的一样!
由于翻译的疏漏,加工厂只做了表面渗氮处理,硬度虽然接近,但抗变形能力远不如深度淬火。
问题根源找到了!
厂方又是后怕又是感激。
尤其是刚才反对姜海棠的几个技术人员,更是羞愧不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