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综合症 第8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现在,他要将这两篇“跨时代”的成果,作为叩开a大核技术研究所大门的敲门砖。
  “李院士您好,我叫顾玺。附件中为本人关于核物理领域的两篇研究成果,盼能为贵所的研究提供参考,望获交流机会。”
  敲下内容,顾玺点击发送。
  接下来的几天,顾玺像往常一样上课,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研究生阶段的核物理课程,偶尔会点开邮箱查看回复。
  直到第六天清晨,顾玺的邮箱收到李院士的回复。
  顾玺点开,李院士的回复远比他预期的更热情:“顾玺同志,拜读两篇大作,深感震撼!您对丰中子同位素计算的创新方法,以及对量子相变的独到见解,正是我们研究所当前亟需突破的方向。”
  “在此特邀您于本周三上午十点,来a大核技术研究所交流,盼携更多研究细节当面探讨!”
  邮件末尾,还附上了详细的地址和李院士的私人联系方式。
  顾玺看着邮件,嘴角勾起一抹笑。他立刻回复邮件,确认会准时赴约。
  周三上午九点半,顾玺站在了a大核技术研究所的门口。
  研究所是一栋灰蓝色的六层建筑,门口的保安亭前立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牌子,往来的人都穿着统一的白色实验服,胸前挂着工作证。
  顾玺深吸一口气,走到保安亭前,递上手机里的电子邀请函:“您好,我是顾玺,受邀来见李远山院士。”
  保安仔细核对了邀请函上的信息,又抬头看了看顾玺,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眼前的少年太过年轻,看起来倒像个来参观的高中生。
  但他还是按流程登记了信息,抬手示意放行:“李院士特意交代过,您直接去四楼402办公室就行。”
  第108章
  此时的402办公室里, 李远山正站在窗前,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两篇论文,眉头却不自觉地皱着。
  倒不是论文有问题, 而是他实在好奇——能写出这般深度研究的人,不可能寂寂无名。
  但他确实在国内外科研界, 从未见过顾玺这个名字。
  是刚学成归国,尚未做出成绩的海归博士吗?
  李远山只能如此猜测。
  实际上他还认为顾玺投来的论文, 是毛遂自荐来应聘的。
  他甚至已经在心里规划好了面试流程:先聊聊论文里的技术细节,再问问对方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想法,若是没问题, 就直接安排人事部门办理入职——这样的人才,绝不能放过。
  “李院士, 你预约的顾玺先生到了。”前台的电话打断了李远山的思绪。
  他立刻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 坐回办公桌后,清了清嗓子:“让他进来。”
  不一会, 敲门声响起, 李远山抬头,却在看到来人的瞬间怔住了。
  进来的是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他穿着干净整洁的白衬衫,脸上稚气未脱,背着黑色双肩包,看起来就是个学生。
  李远山下意识往少年身后看了看,空荡荡的走廊里没有其他人。
  他皱着眉,语气里带着疑惑:“你是……顾玺的学生吧?你导师呢?”
  顾玺站在门口,微微躬身,声音清晰而肯定:“李院士您好,我就是顾玺本人。抱歉, 让您久等了。”
  一句话让李远山愣住了,他盯着顾玺看了足足半分钟,猛地沉下脸,怒道:“别开玩笑了!你才几岁?那种水平的论文,是你能写的?人呢?真正写论文的人在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