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综合症 第8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顾玺没有急着辩解,他脱下背包,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李院士,这是那两篇论文的研究过程和数据推导,都记录在这里,您可以检查。”
  他早料到会有这样的质疑——十八岁的年纪,确实很难让人相信能做出如此深度的研究。
  李远山接过笔记本,在电脑上看到了完整的论文。
  他看看顾玺年轻稚嫩的脸,还是不太相信。
  点开《基于手征核力的丰中子钙同位素第一性原理计算》那部分,指着其中一个关键步骤问:“这里你采用了改进后的手征有效场论,为什么不选择传统的g矩阵方法?传统方法在计算重核时不是更稳定吗?”
  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论文的创新点上。
  顾玺没有丝毫犹豫,走到旁边的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快速画出两种方法的计算模型:“李院士,传统g矩阵方法在处理丰中子同位素时,会忽略弱束缚态的贡献,导致误差超过5%。”
  “而改进后的手征有效场论,能更精准地描述核子间的短程相互作用,尤其是在钙-60这类丰中子核素的计算中,误差可以控制在2%以内。”
  他一边画一边解释,马克笔在白板上划过的轨迹流畅而自信,从核力参数的选取到计算结果的验证,每个细节都阐述得条理清晰。
  李远山站在旁边,眼神里的震惊渐渐被欣赏取代——眼前的少年不仅对论文内容了如指掌,甚至能对研究方法的优劣做出深度分析,这份专业度,连很多博士研究生都未必能达到。
  等顾玺讲完,李远山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看来这两篇论文真是你的。我做核物理研究三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你这么年轻的研究者。”
  “你这两篇论文,解决了我们研究所目前在丰中子核素计算和量子相变研究上的两个难题。”
  他顿了顿,突然想起什么,又问:“你今年多大了?在哪里读大学?”
  “十八岁,我是a大的大一新生。”顾玺答,顺势拿出辛从南的推荐信。
  “李老师,这是辛从南老师为我写的推荐信。”
  李远山愣了一下,接过信封拆开。辛从南的字迹苍劲有力,信里详细介绍了顾玺在物理领域的天赋,甚至直言,顾玺比他的爱徒韦乐言更优秀。
  他反复读了两遍,李远山抬头看向顾玺时,眼神里的质疑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真切的欣赏:“老辛的眼光我信得过,何况你刚才对论文的解读,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他将推荐信轻轻放在办公桌一角:“说吧,你这次找我,到底有什么诉求?是想加入我的研究团队,还是有其他想法?”
  顾玺没有绕弯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李院士,我想借用研究所的核技术实验室。我手头有几个关于聚变堆辐射屏蔽的实验方案,需要高精度的设备才能完成。”
  李远山没有拒绝,他原本就打算带顾玺去实验室——论文究竟是不是顾玺本人写的,做一次实验就知道了。
  现在顾玺主动提出要做实验,正好合了他的心意。
  “没问题,我带你过去。”他站起身,拿起桌上的门禁卡:“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们实验室的设备都是国家级重要仪器,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顾玺跟着李远山走出办公室,沿着走廊往实验室方向走。
  沿途遇到的研究员都笑着和李远山打招呼,目光却忍不住在顾玺身上停留——这个满脸稚气的漂亮少年,怎么看都不像是能走进核心实验室的人。
  推开厚重的实验室大门,一股淡淡的臭氧味扑面而来。
  宽敞的空间里,摆放着各种精密仪器,几个穿着白大褂的研究生正围着一台核反应模拟装置讨论着什么。
  听到开门声,他们纷纷抬头,看到李远山身后的顾玺时,脸上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李远山没有理会学生们的目光,径直走到实验室中央,转身对顾玺说:“这里就是我们的核心实验区,你想借用什么设备,直接说。”
  他语气平淡,眼神里却藏着一丝考验——这些设备中,光是一台“蒙特卡洛粒子输运模拟仪”,就连很多博士生都要学习半个月才能熟练操作。
  他倒要看看,这个辛从南强力推荐的十八岁的大一新生,到底有多少真本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